农民日报:“微”力勃发促转型——广西力推生态养殖模式创新见闻
每天清晨,沐浴着阳光,喝上一杯牛奶,新一天的美好生活就开始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高产出的背后是高排放,我国每年产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高达38亿吨左右,这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广西力推生态养殖,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规模化养殖中抗生素滥用、饲料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安全等难题,基本实现养殖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是我国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益探索,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猪圈搬上楼鸡舍立林间
广西是我国畜牧业大省(区),2016年全区畜牧业产值1266亿元,黄羽肉鸡饲养量居全国第二,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八。由于耕地面积狭小,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处理矛盾尤为突出,南流江、九州江等水域曾深受养殖污染困扰。
广西中小型养殖场居多,大多无力负担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运营成本。而作为农民致富支柱产业,又不能对养殖场一关了之。广西畜牧主管部门立足实际,逐步探索出了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利用为核心,涵盖“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饲草料”等生态养殖模式。
在靖西市湖润镇腾飞生态养殖公司院内,十几栋形如二层小楼的猪舍整齐排列,几乎闻不到臭味。“这里的猪住的可是‘楼房’。”该公司负责人黄小军笑道。这种“楼房”其实叫作高架网床,一楼的集粪区地面硬化,二楼的饲养区采用全漏缝地板,猪粪尿直接落到一层。这样一来猪舍通风良好,猪不易得病,又不需要用水冲刷,员工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
这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益生菌,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饲料里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善牲畜肠道环境、促进饲料吸收、减少粪便排泄量,并提高猪的免疫力,大幅度降低抗生素的用量。而集粪区撒入相关微生物,既能发酵除臭又能抑制蚊蝇滋生,定期清理即可获得优质有机肥。
“上点儿规模的养殖场用高架网床是很划算的,不用建配套的沼气池,能省一大笔钱。”黄小军说,虽然高架网床每平方米建设成本要比传统猪舍多500元,但用水、用药、用工等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猪长得好可以提前20天出栏,还能对外销售有机肥。一个500头规模的养殖场,一年下来至少可增收6.5万元,可以很快回本。
“高架网床不仅适用于养猪,对于鸡、牛、羊等规模化养殖也非常适用,可以说是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广西畜牧专家说,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实施高架网床的养殖场超过500家,栏舍面积达63.16万平方米,应用微生物养殖场达828家。
在“微生物+高架网床”养殖模式崭露头角的同时,广西的肉鸡林下生态养殖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平果县新安镇,沿着蜿蜒的山路,一座座鸡舍掩映在绿树丛中。肉鸡放养于林下,自由采食青草、野菜和昆虫。
“饲料里加上益生菌,鸡不容易得病。而地面上定期撒上微生物制剂,鸡粪就能很快变成肥料,草也长得更好了。”新安镇汤那村村委会副主任农加敦告诉记者,广西富凤农牧有限公司为村里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兽药以及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鸡蛋,养殖户户均年增收4.5万元。
在富凤公司、凤翔公司、参皇公司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农户”的集约化林下生态养鸡模式让广西肉鸡产业保持了较强竞争力,优质鸡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截至2015年末,广西林下生态养殖产值达230多亿元,带动150多万农民就业创业。
种养相结合增收调结构
与肉鸡、生猪相比,广西的牛羊养殖业属于“短腿”,如何扩大规模,从而完善全区养殖业结构?
破题路径有很多条,广西畜牧主管部门首先选择在降低饲料成本上下功夫。然而,饲料成本一向是养殖成本中的大头,要想降低谈何容易。
实际上,广西确有独特优势。由于光热资源充足,广西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每年产出的甘蔗尾梢、稻草、香蕉茎叶、木薯茎叶等将近5000万吨。而这些秸秆经有益菌发酵处理后可转化为肉牛、肉羊爱吃的饲料,养殖成本可降低15%-20%。这样,广西牛羊养殖业就有了成本优势,可逐步实现从零星散养向适度规模化现代生态型养殖转变。
在崇左、来宾、柳州等传统糖料蔗产区,以往堆放路边或焚烧的甘蔗尾梢开始被收集起来送进养牛场,添加微生物发酵后就变成了饲料。“一蔗两用”既给养殖企业省下了一大笔饲料费用,也让农民多了一份收入。崇左市江州区引进年产3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项目以来,基地以每吨180元的价格收购甘蔗尾梢,为该区蔗农年增收800多万元。
走进田阳县那满镇大琅山牧业有限公司的饲料加工储存房,青贮玉米微生物发酵的清香味扑鼻而来。“附近不少贫困户开始改种青贮玉米,一亩地全年能产20多吨,可以赚四五千元。”公司管理员黄成昂说。
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大琅山牧业也获得廉价稳定的优质饲料来源,肉羊饲养规模从400只快速增加到将近2000只。由于采用高架网床羊舍,低成本发酵而成的羊粪有机肥深受种柑橘的果农欢迎,每吨卖到1800元。
然而,在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的同时,势必是小散养殖户的退出。如何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广西畜牧专家认为,“公司+农户”不仅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还要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农户向养殖场提供饲草料是一个好办法。
因此,广西畜牧主管部门制定规划,要求充分运用财政资金“杠杆”,推广“微生物+饲草料”生态养殖模式。在甘蔗、玉米等主产区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生态养殖,到2020年全区秸秆饲用量可达到2000万吨以上,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
机制有保障品牌树起来
“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达90%以上;生态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广西畜牧主管部门签下的“军令状”。
然而,要推动畜禽养殖业这个传统行业向生态养殖转型升级绝非易事:无财税收入、安全风险责任大,地方政府不太积极;作为核心技术的高效微生物制剂行业才刚刚兴起,市面产品良莠不齐;高架网床建设成本高,养殖场改建意愿不强。
那么,广西畜牧主管部门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抓好生态养殖工作,健全体制机制是关键。”广西畜牧专家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发展生态养殖作为一项重要决策,把推进生态养殖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和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推进。
2016年,广西创建了生态养殖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养殖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有了绩效考核,大家更能够认识到生态养殖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高效。”百色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周信深有体会。
为了消除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对微生物制剂产品的疑虑,广西畜牧主管部门组织区内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攻关,突破了关键技术,自主培育出了多款高效微生物制剂产品。容县奇昌公司自主培育研发的微生物菌种活性大、威力强,配合中草药使用能取代抗生素。
对于新兴产业,前期财政给予补贴支持,进行引领示范是很有必要的。2014-2016年,广西财政从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蛋糕”中切块安排9100万元,支持一批大型生猪养殖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目前,广西畜牧主管部门正联合广西农机局制定补贴政策,争取农业部支持,将生猪高架网床自动化生态养殖成套设施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品种目录。
然而,补贴并不是治本之策。要是能做到高投入高回报,即便没有补贴,企业也会有积极性。广西畜牧主管部门认识到了这一点,从2016年开始,大力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工作,创建生态养殖品牌,以实现优质优价。目前,广西已有65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认证。
“虽然高架网床改建成本高,但有助于打品牌。”靖西市原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韦焕说,公司获得“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后,在市场上打品牌就容易多了,现在场里生猪的售价达到了每斤3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