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教练:青训绝不能揠苗助长

06.07.2015  20:33

  新华网柏林7月5日体育专电题(记者班玮、林挹华)赖纳·沙林格是德国巴登地区足协的足球教练,执有德国最高级别足球教练执照和国际足联教练执照。他还是足球教练的考官。

  6月26日,沙林格在巴登足协球场为十多名B级教练考生进行现场执教实践考试的余暇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他很支持中国“校园足球”计划,但他强调,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不能揠苗助长,比如一上来就强调竞技和战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有条件踢球。以下是对他采访的实录:

  我现在48岁,年轻时很长时间在家乡一个很小的俱乐部踢球。那时德国还没有建立青训中心的制度,我的青训中心就是街头。当时每家都有很多孩子,学校学习任务也没有如今这么重,我每天在外踢三到五小时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更多机会接触足球是很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接受系统训练,包括技战术和团队协作等,这样培养青少年优秀人才会很有希望。

  不要过早施压,一味强调竞技。现在在德国我也常看到这种现象,看到球场上踢球的孩子没有几个在笑。总是强调战绩啊,进攻啊,贏球啊,家长一脸严肃,教练也是,观众也是。我觉得这种趋势不太好。首先得让孩子感到踢球的快乐,就像我小时候一样,每天都和小伙伴踢球,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会射门、带球等等。没有人叫停,让你重做一遍。章法固然重要,但是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按规定章法踢球,要让他们先有自由空间凭直觉踢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觉得这很关键。

  球是踢出来的。现在德国学校和家长等方面对学生要求也很高,孩子能踢球的时间很少。我儿子现在每天踢球时间还不到一小时。

  如今青训系统的确促进了德国职业足球发展,但得益的是那些足球尖子人才,草根足球水平却大大下降了。举个例子,30年前我在德国6级联赛踢球,现在我再看德国6级联赛,没有一个人踢球能达到我们当年的水平,差很远。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原因就是我当时每天三四小时踢球,而现在的孩子每天有大量学习和其他任务,每周才有一两次训练时间,球踢得少,当然水平不会高。

  沙林格还表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愿意到中国当教练。

  沙林格2013年10月受聘担任巴登地区足协体育指导,负责足球教练培训和再培训以及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该足协之所以聘用他是因为他在草根和职业足球两方面都有经验。他年少时一直在家乡施佩萨特业余足球俱乐部踢球,成人后先后踢过8个不同级别的联赛,效力过当时德甲的卡尔斯鲁厄队,2005年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教练执照。

  沙林格在受聘巴登足协时曾说:我在只有100余名观众的家乡联赛赛场上踢过球,也在德甲对拜仁比赛7万观众的大场面踢过球,深知业余至职业足球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很愿意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