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滴水之恩培育浓浓亲情
杨世亮正在给樊运连阿婆梳头,阿婆十分开心。 广西新闻网 记者 严江萍摄
杨世亮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家曾被评为“最美阳台(庭院)”的称号。杨世亮正在打理自家庭院。 广西新闻网 记者 严江萍摄
杨世亮一家人正围坐一起,开心地聊着天。 广西新闻网 记者 严江萍摄
广西新闻网 南宁8月24日讯(记者 严江萍)8月17日,在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村民杨世亮的家里,笑声阵阵,热闹非凡。广西来宾市平阳镇弄桥村天堂屯80岁的樊运连阿婆,又一次回到了南宁市上林县的“家”。“妈,您坐这里,我给您梳头。”杨世亮正拿着板凳准备给阿婆梳头,在旁看到这一幕的亲戚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儿子”真体贴!
1982年,18岁的杨世亮来到来宾市平阳镇弄桥村天堂屯修建公路,其驻地就与樊运连家相邻。一天,杨世亮上山砍柴时不小心从山崖摔下来,受伤很严重,甚至一度陷入昏迷。略通医术的樊运连得知后,主动为杨世亮清伤口、敷草药,精心护理一个月后,却不求丝毫回报。
同年4月,身体刚痊愈的杨世亮再次病倒。樊运连继续像母亲一般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生活艰辛的樊运连甚至背着丈夫和子女,偷偷杀鸡熬汤给杨世亮补充营养。“从那一次感动之后,这份感恩就牢牢地在心里生根发芽了。”杨世亮说到。
工程结束,杨世亮返回上林。但对于樊运连的这份恩情,杨世亮仍是无时无刻不挂在心间。婚后,杨世亮带着爱人每年都会去看望樊运连,并不定期给老人汇去生活费。平时,杨世亮也不忘写信、打电话向樊运连嘘寒问暖。
为了增加收入,从2006年开始,杨世亮夫妇俩干起“收破烂”行当。尽管收入微薄,杨世亮每月都会准时给樊运连汇去生活费300元。杨世亮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樊运连的5个子女,并以杨世亮为榜样善待父母。
值得一提的是,杨世亮自然而然地延续着助人的高尚美德。同村有个双眼残疾多年的五保户杨世恒老人,年过古稀,生活十分困难。杨世亮得知后,便隔三差五过去他家,扫地、洗衣服、晒被子,样样都干得很仔细。
在南宁工作的黄女士听说了杨世亮的故事后十分的感动。黄女士说,杨世亮感恩孝道、能帮就帮的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广西精神和南宁精神的展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与延续,他是一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