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17.07.2016  17:07
  近日,《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要求,2018 年6月底前,我市力争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范围为: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市级“食品安全县”试点为马山县。

  创建目标

  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据悉,为做好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提升食品安全整体保障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及满意度,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开展第三批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2018 年6 月底前,力争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范围为: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市级“食品安全县”试点为马山县,并提出要实现三个具体目标:

  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尤其是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蛋、水产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等主要食品和专供婴幼儿及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监管所需的人、财、物投入;监管执法不断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有效落实,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整治;食品行业依法诚信经营,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公众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认可度高,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高。

  组织管理

  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根据《实施方案》,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配齐配强监管人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层层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要求,着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加大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力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加强食品安全地方规章和制度建设,健全全程监管机制,促进食品安全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

  另外,还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建立食品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强市、县(区)、乡镇(街道)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实验室、仪器设施、人员配备到位,具备对当地主要食品种类、重要食品安全项目的检验及快检能力;县级有效整合或统筹使用检验检测资源,具备常见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

  加强监管

  抓好源头治理和日常检查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高毒农药经营示范和实名购买,规范兽用抗菌素、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促进农药、化肥科学减量使用;严厉打击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养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比重达40%以上。

  同时,强化日常监督执法。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高效的抽检信息通报、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报告和处置机制,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立案查办,依法处罚;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保持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建立落实跨部门案件协查、产销衔接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信息通报和违法案件协查协办工作配合;建立并严格执行问题食品后处理机制,对问题一查到底,确保行政处罚、责任追究到位;严格食用农产品入市监管,建立并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质量安全关口;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黑名单”管理等管理制度,探索实施严重违法企业负责人“终生禁入”制度,惩戒失信行为;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发展”原则,综合治理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

  主体责任

  提高自控自律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负首要责任、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从业人员负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强化过程控制,严格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提高自控自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质量有效追溯,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经营者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召回问题食品;规模以上、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质量检验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鼓励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集体用餐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等建立标准化质量检验实验室;规模以上、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并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或其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着力打造一批放心品牌,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抓好一批示范园区,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食品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提高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发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加盟连锁、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经营业态多元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推动各类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