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房地产项目九成违法,谁该挨板子?
3月18日新华社报道,河北省住建厅介绍,2011年以来,河北省共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3386个,存在违法问题的2079个,违法比例61.4%。其中,省会石家庄市违法项目比例高达93.8%。
试图钻规则的空子,打政策“擦边球”,甚至越过法律边界,从而获取更大利益,这样的个人、企业,各个行业都有。然而,石家庄九成房地产项目违法,却令人震惊。在这里,违法是常态,不违法才是特例;房地产行业,已处于“法律真空”状态。
疯狂违法,除了对法治的破坏,也让百姓权益面临风险,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据报道,违法问题主要包括: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批少建多、批低建高,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未按预售许可证批准的范围擅自进行预售等。石家庄市540个项目中,103个属小产权房,未取得土地证的311个,未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的263个,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300个,未取得开工证的366个。篇幅所限,这些情况不能一一分析,只以小产权为例说明。国家权威部门一再表态,小产权房不可能“转正”,也就是说,这103个小产权房项目,即使暂时不被强制拆除,产权也得不到国家认可。无论对买房者、开发商还是社会,这都蕴涵着巨大风险。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该挨板子的,当然是违法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一个社会,守法是每个人、每个组织的行为底线,并非高要求。如果说少数行为主体漠视规则违反法律尚且难免,那么,九成项目违法,则反映出一些人规则意识、自律意识之差。他们该挨板子。
但该挨板子的,并不仅仅是开发商。就行业管理、规范而言,除了自律,还有他律;越是自律性差的地方、行业,他律也就应该更有力,而国家职能部门管理,是最有力的规范途径。一个地方、行业违法成风,说明这个地方、行业生态出了问题。石家庄市未取得土地证的项目有311个。对于国土部门来说,有土地执法巡查,有卫星遥感检测,发现土地违法并非难事,何以让如此多违法项目在自己眼皮底下开工?可以这样说:每一个违法行为背后,都有职能部门不作为的影子。
违法者中,少数人可能属于“有恃无恐”,报道中提到,有领导干部插手房地产项目。这种情况,自然要严查。但违法项目中,“跟风”的也应不在少数,看别人违法干,“生米煮成熟饭”,自己也就跟着来。如果职能部门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违法者非但没收益还要付出代价,“跟风”的也就少了,房地产违法也许仍不能绝迹,但一定不会严重到目前这个程度。这样看,在规划、开工、预售等违法环节负有监管职责的职能部门,都该重重挨上一板。(正义网/李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