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着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
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措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以来,广西农业综合开发分别筛选贵港市港北区、钦州市钦北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县,正式拉开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序幕。
一、规划引领,打造功能齐全园区
坚持规划引领,与广西大学、广西农学院、广西农工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合作,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其更加符合当地优势产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园区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功能,积极打造集粮食生产、名优特新经济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科研和生态休闲旅游等7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使园区具备生产、加工、物流、示范、教育、研发、服务(农机、种苗、检测、信息、病虫防治)、休闲、观光等功能。
二、集群发展,打造链条完整园区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聚集,不断完善加粗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研财一体化联动协作发展,使园区逐步形成从研发、推广、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目前,港北区和钦北区园区共引进种植企业27家、养殖企业18家、加工企业2家、科研机构1家、网络销售1家,旅行社3家,园区的要素集约效应、品牌效应、资本溢出效应逐步显现。
园区图片
火龙果基地
三、农旅结合,打造文化休闲园区
按照“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理念,在园区配套相应设施,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增加农业全产业链条的附加值。钦北区园内建设有园区服务中心、陈列展厅、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旅游特色乡村、农家DIY作坊特色餐厅和休闲公园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大力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该园区于2016年9月30日率先开园,据统计仅国庆期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消费达776万元。
四、转型升级,打造集约高效园区
按照规模化开发农业、低碳化改良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市场化经营农业和工业化装备农业的理念,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代管等方式,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和装备,全力推进园区农业规模化、低碳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动农工商一体化产业化经营。目前,钦北区园区初步形成了3万羽肉鸡养殖、1000亩富硒稻、1200亩无公害蔬菜、1100亩火龙果、600亩中药材、200亩香水柠檬、600万株特优蔬菜种苗蘩育等多元化特色产业格局。项目达产后,可年产无公害冬菜500多万公斤、马铃薯120多万公斤、水稻40多万公斤、火龙果超过4000吨、肉鸡出栏3万多羽、蔬菜种苗近500万株。港北区园区初步形成1.78万亩优质稻、1万亩无公害蔬菜、2400亩优质油茶、500亩畜禽规模化养殖、400亩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特色产业格局。项目达产后可年产优质稻1.42吨、无公害蔬菜3万吨,出栏商品猪2万头、三黄鸡3万羽。
五、科技支撑,打造创新示范园区
强化园区科技支撑,通过合作共建、技术支撑、教学基地等形式,吸引科研单位和技术人才参与园区建设;通过项目扶持、政策优惠等方式,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着力提高研发、孵化和转化能力,全力推动园区农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外向方向发展。港北区园区引进夏里种植专业合作社、延塘农机合作社、正能量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园区及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稻从秧苗繁育、播种到收割一条龙服务。其中塘农机合作社每年可育优质水稻秧2万亩以上、整地1.4万亩、插秧1.2万亩,收个6000亩。钦北区园区与钦州市农业科技研究合作,大力开展特优蔬菜种苗蘩育示范推广,年可生产优质蔬菜种苗600万株,可供应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
六、联农带农,打造和谐共赢园区
坚持建设成果与农民共享,引导入驻企业与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一方面通过流转农户土地支付租金、农户土地入股进行分红、农民入园务工领工资等方式,增加农户的非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增强入驻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和鼓励入驻企业以订单农业、合同生产等方式,为周边农户提高种苗、技术指导、产品检测、病虫联防、机耕机收、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种养生产,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港北区和钦北区园区共流转农户土地1.8万亩,年付租金近900万元(部分地块每三年增加5%),涉及贫困98户,安排农民工就业5000人次。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将按照各大功能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融合度高的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支持和业务指导,引导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收更多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进驻园区,加快园区建设。同时,自治区也将在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使之与脱贫攻坚、“10+3”产业提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建设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
报送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辑:耿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