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宽带福利,不妨“外围突破”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4月15日《新京报》)
去快捷酒店住宿、茶餐厅等地消费,很多年轻人的选择硬性标准之一就是得有免费的WiFi共享资源。在“一个晚上忘记关流量,房子就不归自己”的调侃揶揄下,这也造就了中国网民移动式消费的“精打细算”。而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把这个事情放在台面上说,是点题出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不足之处。
现在最火热的概念词汇,非“互联网+”莫属。然而,工欲善其事,肯定得利其器。一匹战马在上阵之前,就得给它配上锃亮结实的马掌钉。“互联网+”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但前提依然是互联网这个“马掌钉”得支撑起愿景的奔腾。
但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确实难以想象。用李克强总理的原话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以至于韩国友人金宰贤感叹,“在韩国上中国网站的时候,我却发现其速度比在中国上网的时候快多了。”这足以证明中国网速有较大提速的空间。
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以及互联网+,信息化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主力部队。这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在众多高屋建瓴的概念中,最朴实的道理依然是网速要快。在这个基础上,民众消费成本不能成为负担。那些到处找WiFi角落蹭网、购买密码破解器的人们,他们的期待不应被旁落。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道理都是建立在看得见的辩证推演之上的。把宽带搞好了,价格平摊了,那线上线下的新兴消费岂不是红红火火?随之而来的公共服务和企业支撑,那便是“大河有水小河饱”。
这里面的困难也的确客观存在。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将累计投资1.6万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网投资5700亿元。但成本和投资在速度上不成正比,同时手机移动终端的业务也在日益蚕食着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既得利益。这样的语境下,就很难有大刀阔斧的破局之举。这也是“口号响亮,落实困难”的发展尴尬。
而这,让人联想到政府此前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大力发展宽带用户。”的指导意见。1999年,韩国正是用HANARO通讯这条体制外的“鲶鱼”,来一举打破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势力版图,从而带动互联网革命的序幕。这种用“外围突破”的例子,也给中国宽带前景提供了可借鉴的例子。(谢伟锋)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