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市内河 共享生态红利

10.12.2017  14:5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那考河曾是一条水质为劣五类的河流。作为南宁市内河生态治理的重点项目,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引入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水环境治理的PPP示范性项目。记者近日走访那考河了解到,从今年3月至11月,那考河的水质检测月月达标,全流域治理成效显著,从根本上改善了河道及周边环境,治水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水活了:

  那考河如今清澈见底

  近日气候微寒,但来到那考河湿地公园游玩的市民仍不少。沿着江边栈道一路走来,市民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绿色湿地上,河边的美人蕉开着鲜艳的花朵,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

  南宁北排公司的河道工程师卢鹏正在沿着那考河的河道进行巡查,了解河道的水位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与污水处理厂进行进水配水调水的联动调度。

  卢鹏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水量的调度:上游来水较多时,要确保河水不溢流翻坝,以免污染水体;在水位较低时进行蓄水,以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过去,那考河臭不可闻,如今河水清澈见底。”卢鹏自豪地告诉记者,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卢鹏参与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目睹了那考河旧貌换新颜的华丽“变身”。

  针对以往内河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那考河项目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那考河主河道上游设置了一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吸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

  同时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对沿河两岸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改善河道生态,构建人水和谐的那考河生态环境。

  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检测显示,水质指标已基本满足地表Ⅳ类水水质指标,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要求。

  心暖了:

  市民切身感受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摇身变成“沿岸桂花十里香,清澈流水蜿蜒去”的城市景观,其华丽转身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市民真切感到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那考河植物园段河道位于南湖—竹排江水系的上游。在未整治前,药用植物园段河道沿河有污水直排口40个,水质多为劣五类,加上垃圾及施工弃土堆放挤占河道,河道行洪断面狭窄,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那考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步在那考河湿地公园,只见道路干净整洁、广场宽阔大气、园林漂亮雅致,各类花卉和水生植物竞相开放,风车、雕塑、栈道等人文景观让到过此处的游客啧啧称赞。

  “以前是臭水沟,现在成了大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真的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幸福感。”退休职工李朝珍说。

  再出发:

  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折射了南宁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心,是南宁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的生动实践。

  市海绵水城办副主任彭奠安说,那考河模式,即“海绵+全流域治理+PPP”模式为南宁市水环境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过去,南宁市对朝阳溪等内河流域治理了多年,但因污染源复杂、黑臭水体量大、治理模式不科学等原因,治理效果并未能达到政府和市民的预期。

  那考河治理项目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将6.6公里长流域内的河道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流,将黑臭水体引入污水处理厂,通过运用膜生物反应器等8道工艺进行生态深度处理,使水质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再经过湿地净化后作为那考河补水水源,从而实现“清源洁流”。

  “我们要紧紧围绕‘治水、建城、为民’工作主线和‘六大升级’工程目标任务继续做好水环境的治理。”彭奠安说,在那考河的改造提升方面,未来,南宁市还将继续加强那考河湿地公园的养护、保洁安保等工作,增加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市民游园的便利性。

  此外,参考那考河模式,继续开展南宁市其他内河的整治。目前,沙江河、水塘江、心圩江内河流域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已落地开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享受到更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让南宁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政府
让南宁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