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搬到家 就业脱贫好帮手

09.05.2018  10:28
  从去年底开始,隆安县南圩镇爱华村那银屯的100多位留守老人和妇女就成了编织工人。半年来,只要是农闲时间,她们就会聚在一起,以竹、藤、芒为原材料编织工艺品、家居用品。这份工作以件为单位计算工资,技术娴熟的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工资。

  4月26日一早,老人和妇女又像往常一样聚在“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邹芳妹是那银屯“扶贫车间”的带头人,她的主要工作包括制作编织品、对接企业、接收订单、定期送货等。“在‘扶贫车间’里不仅能和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干活,还方便我在家照顾孩子。”邹芳妹说,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她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么好的增收方式,应该惠及更多的人。”邹芳妹表示会继续努力,扩大“扶贫车间”的覆盖范围,让更多贫困户加入脱贫的行列。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爱华村共有5个,覆盖了189人,其中贫困户52人。爱华村第一书记唐庆祝介绍,今年2月,爱华村委与广西睦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爱华村委利用后盾单位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扶持资金30万元、隆安县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以及县里的扶贫项目资金,建设了600平方米的睦丰家居加工车间。这个车间具有半成品加工、统一技术支持、统一产品回收等功能,可以辐射带动周边都结乡、布泉乡等片区农村留守劳动力参与手工编织加工。

  在过去的一年里,隆安县建起了119个“扶贫车间”,帮助留守农村妇女、老人实现就业297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870多人,就业人员实现月增收500—4000元。

  “‘扶贫车间’是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产生的新事物,它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在农民集聚区设置产品加工车间,让农民就近从事手工业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作。”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许多贫困地区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缓慢,村里常住的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产业发展困难,“扶贫车间”的建设为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这一模式正在我市大力推广,成为我市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

  横县通过“扶贫车间”帮助4个贫困村80余个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横县马山乡贫困村汗桥村引进企业兴办圆梦玩具厂“扶贫车间”,成功帮助27名贫困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种类型的“扶贫车间”143个,带动贫困群众逾千人。看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机会,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回家乡,办工厂、做带头人,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人。

自治区财政厅召开乡镇扶贫资金监管工作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厅
我市今年计划实现104个村脱贫摘帽
  记者日前从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2018年南宁市的计划脱贫任务是:实现10.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