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剩”或“不剩”的权利交给年轻人
11月11日,“光棍节”。这是一个年轻的节日,也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无数以“剩”字辈自居的年轻人在这一天焦虑、烦恼与狂欢。为什么“剩下”了?“剩下”有错吗?该怎么拯救那些“剩下者”?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故事里有无奈,更有希望和启迪。(11月11日《人民日报》)
在11月11日所谓的“光棍节”这天来谈论“剩男剩女”的话题,无疑很应景,也很能引起各方的共鸣。虽然“剩下”的理由和原因各不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眼看着自己的同学、朋友等同龄人都走进婚姻的殿堂,甚至是早就为人父母,而自己依然孑然一身。这同时也成了父母亲人“逼婚”“逼相亲”最现成的理由。
但是对于“剩男剩女”们来说,你能给他们一千个必须结婚的理由,他们就能给你一千零一个自己还不能结婚的理由。当“剩男剩女”因为父母为自己的婚姻大事愁肠百结而焦虑而愧疚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结婚的是年轻人,而不是他们的父母,也不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剩”或者“不剩”的权利,最终还是交给年轻人为好。
客观而言,除了一些坚定的单身主义者,绝大多数年轻人并非不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并非从内心拒绝婚姻,而只是他们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这里的“没准备好”包括各方面的内容,比如工作事业刚刚起步,不想因为婚恋而分心;比如房子还没有着落,感觉还没有恋爱结婚的资格;比如还没有碰到让自己心动、愿意携手一生的人,等等。尤其是在没有合适婚恋对象方面,更是成了多数年轻人拒绝走进婚姻的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年轻人在选择结婚对象的问题上不愿意“凑合”而宁愿“无爱不婚”。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之所以成为别人眼里的“剩男剩女”,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碰到自己愿意娶或者是嫁的人,而一旦碰到了自己愿意娶或者嫁的人,他们很快就会走进婚姻殿堂,成为“毕婚一族”。反过来说,如果一些年轻人经受不住身边父母亲人的“逼婚”压力,最终凑合着找一个人结婚,结果将很难预料,毕竟一段无爱的婚姻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对方的不负责,同时还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其实在我看来,这几年“剩男剩女”的问题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多少都有媒体过度的报道,而事实也许并没有那么严重。证据就是我们看看自己身边那些已经进入适婚年龄的同学、朋友、同事,其实大多数都已经结婚了,否则为什么每年到了五一、十一就会感叹婚礼请柬雪片般飞来,让我们的荷包不堪重负呢?如果遍地都是“剩男剩女”,那这些结婚的人又是谁?
社会日益多元化,个人的选择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早点结婚还是晚点结婚,都应该是个人选择,其他人最好还是适当放手,把“剩”或者“不剩”的权利交给他们自己。
(苑广阔)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