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两关”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专项整治】 三千余个摊点未发现“问题肉 ”
5月29日晚,电视问政栏目曝光了我市一些市场和路段有问题冻肉和注水猪(牛)肉,一时间肉类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为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市食药监管局近期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肉类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肉类专项整治行动,以集贸市场、肉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整治范围,加大力度查处销售、采购或使用未进行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类的行为,以及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依法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质量自检等行为。同时,严格查验肉类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文件及进货手续,依法查处不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市场开办单位和肉类销售者。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1574人次,检查市场666个次,检查猪肉、牛肉销售摊点3365个。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肉类均具备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对猪牛等肉类1102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其中发现涉嫌水分超标3个,后经法定检验机构检测全部合格;抽取猪肉、牛肉样品61个送检,其中21个水分含量合格,其余40个检验结果未出;查扣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文件肉类844.88公斤。
【多部门协作】 把好源头关和市场准入关
连日来,在埌东农贸市场、麻村菜市、正佳菜市等多个农贸市场走访看到,不少猪肉、牛肉摊位前都会亮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票据,可查询了解到每批肉类的进货渠道。而市民在购买肉类时也多了一份理性,会主动索证索票。
市食药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职权划分,食药监管部门负责肉类进入市场后的监管工作;在进入市场前和动物屠宰环节则由其他部门负责监管。食药监管部门把好市场的准入关,通过在市场准入的严格把关和索证索票,让非法屠宰的肉类无处可藏。但在开展具体监管工作中,如何做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机衔接、食品安全与市场供应的统一协调,需要不断努力。
首先,推动落实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责任。对进入市场销售的肉类实行进场查验,不具备购货凭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不得进入市场,确保来源合法、手续齐全。目前,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方、农贸市场开办方,大中型超市负责人共500多人开展食用农产品监管知识培训,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500余份。同时,积极引导五里亭、东南市场等各大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食用农产品检测室,制定自检自查制度,主动落实主体责任;飞凤市场等通过建立食品进货专用通道、实行专人查验、食品凭证进场等手段对肉类食品进行严格把关,相关工作正在进一步铺开。
其次,加强监督检查。结合监管需要,按照不同的时段加强检查,努力消除监管盲区,并通过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手段相结合、技术检测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手段,严厉查处销售未按规定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肉类及其他不合格肉类的行为,严厉查办一批市场开办者不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案件,努力推动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确保群众的肉类食品供应安全。
■链接
如何购买放心肉?一看二摸三闻四投诉
监管部门建议市民在正规农贸市场、超市购买肉类,并建议养成查验肉类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好习惯。全市各农贸市场肉类零售商销售的生猪产品,必须具备兽医部门出具的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和定点屠宰厂(场)出具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除了这两个证,还要有对应的两个章,市民可以在猪皮上看到。对不具备或不按照要求公示相关手续的摊点,市民要拒绝购买,共同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一看:好的猪肉颜色呈淡红或鲜红,不安全的猪肉颜色往往是深红色或紫红色。正常新鲜的牛肉呈暗红色,脂肪呈白色或奶油色,纹路比较粗;不新鲜的牛肉颜色发暗,无光泽,脂肪呈现黄绿色,纹路较细或无纹路。
二摸:新鲜的猪肉、牛肉富有弹性,指压后凹陷可立即恢复。用尖刀插进肉内拔出时感到有弹性,肉上的刀口随之紧缩;不新鲜的肉表面干燥,肉质弹性低,指压后的痕迹不能消失。“瘦肉精”瘦肉纤维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时不能立起来。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
三闻:不新鲜的牛肉有异味甚至臭味,如血腥味、尿臊味、腐败味。
四投诉:市民若发现市场上有“问题肉”,可向当地食药监管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