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味儿请回城里来
春节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门口表演醒狮闹春。 (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郭凯倩
“赶紧收拾好出门喽,要是晚了,等会儿的民俗表演就只能看人头了!”大年初一早上,妈妈再一次催促着。大年初一行大运是广西的传统习俗,就是在农历新年初一这天,人们都要出门“迎春”,分享好运气,到了初一这天,公园、景区、寺庙到处都是一片人潮涌动的景象。
今年我们家都留在广西南宁市里过年。早在几天前,妈妈便交代给我一项任务:查查初一都有哪些活动,咱们行大运去。如今,顺应文化大发展的潮流,春节娱乐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各大广场、文化场馆、景区开展的歌舞表演、民俗活动,逐渐成为最聚人气的地方。于是,我们初一行大运的内容也从传统的看山、看水、看佛、看花变成了看民俗、看演出、看戏曲、看非遗。妈妈说,每年春节的山水风景无非就是装点不同,热热闹闹的民俗歌舞才是最有年味、最感染人的,怎么看都不腻。
在经过一番搜索和讨论后,我们一家人决定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行大运。暖冬的太阳照耀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在一阵“咚咚咚”的鼓声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马山壮族会鼓鼓声响起,震耳欲聋,金鸡贺岁——“开门大吉”会鼓龙狮闹新春活动奏响了民博春节系列活动的序曲。参加会鼓表演的都是来自马山的普通农民,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默契的配合演奏出不断变化的鼓点,既敲出了新春的喜庆欢悦,也敲出了壮家人的豪迈和热情。随后的舞龙舞狮表演则掀起另一番高潮,金龙翻飞,雄狮腾跃,引得观众阵阵叫好。
龙狮闹春是广西的传统新春习俗,据妈妈回忆,十多年前,她工作的单位每年都要请外面的舞狮队来舞上一场,一是添添喜气取个好兆头,二是组织点娱乐活动让职工过个快乐年。但后来经济好了,传统的新春民俗活动却少了,很多像唱山歌、木偶戏等民俗只能在乡下才能看到,在城市里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大家都开始往乡下跑。
“城市里有那么多的广场、场馆和公园,政府部门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春节民俗搬回来,把表演和活动搞起来,把浓浓年味儿请回城里来。”爸爸为近些年来越来越丰富的新春文体活动频频点赞。他说,对于老百姓而言,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狮、唱山歌这些民俗赋予了春节隆重而喜庆的仪式感,让人们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阖家团圆的喜悦并期待来年的好运,因此那些以重现地方新春民俗为主题的表演往往成为最受百姓喜爱的活动。
春节假期,广西各市陆续奉上了丰富的新春文化大餐。柳州文庙举行的传统祭孔大典、戏剧民俗展演等活动吸引了数万群众参与;在贵港市“金鸡迎春 欢乐荷城”游园活动现场,等待参与蒙眼敲锣、圈鸭子、猜灯谜等传统游乐项目的队伍排起了长龙;在梧州市,由民间龙狮队和文艺队组成表演队伍沿龙母庙——骑楼城景区开展了大型巡游活动以庆贺丁酉年新春……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唐正柱表示,近年来广西群众的过年活动呈现出看书、看展览、看大戏、看“村晚”和看非遗表演这五大趋势,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充分结合当地的传统年俗和群众喜好,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春文化活动。另外,广西进一步加大了惠民力度,全区193个文艺院团开展了红红火火的基层演出,并发挥753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春喜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