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时机与求效率(大昭评论)

10.05.2016  10:55

中国体育改革,越是优势项目,“慎重”越容易成为慢行的理由。改革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但该改的就要改,该这样改的就不能那样改

体育改革进程时急时缓。自身动力与外部条件也许不会兼具,所以不大可能呈现一种固定节奏。任何领域和行业,大体都是这种状况。可是,社会的期望往往是越快越好,但凡想到了就要立刻做成。这种心情很好理解,看问题、做事情却不能如此极端。

2014年年初,中国足协提出设立15个专项委员会,当年重点完善其中5个委员会。两年多的时间过去,这项被确定为“基础性工作”的事情好不容易才起步。类似这样说好了的事情,虽然并非说了不做,但离人们期待的局面和效果,还差着一截。

2015年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印发,其中很多内容令人振奋,机遇空前,真想一下子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面貌。然而,又是一年多的时光,据说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做起来了,但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之间又差着一截。

欲速则不达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是说如果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速度,反而更难实现目标。但是,效率总是要讲的,而且,坚持高效本就是改革的要义之一。足球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具备条件的就应加快进程,暂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则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改革成为可行。有需求也有条件却行动迟缓是误事,条件欠缺却急于求成会坏事,都不可取。

中国篮球改革跟随足球改革步伐,“趟地雷”的事情绝不做,表面上看既少了风险又省了成本。可是,篮球的发展条件并不比足球差,青少年的基础甚至好于足球。为什么不能闯到足球前面,以更大的勇气和步子尝试改革,满足大众的需求?当改不改,当快不快,让人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情况?

中国体育改革,越是优势项目,“慎重”越容易成为慢行的理由,改革的压力不如奥运摘金夺银的压力大,索性坐待由上而下的布置。改革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但该改的就要改,该这样改的就不能那样改。弯路总是走得越少越好,可是不走,连曲直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