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熊寿明:宁在战场战死 不做亡国奴!

19.08.2015  18:37

  编前语: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伟大抗战。从即日起, 广西新闻网 将陆续刊发关于抗战老兵的系列报道,重现英雄们当年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事迹,以英雄事迹激励后人,以国富民强告慰先烈。

广西新闻网 见习记者 黄菁菁 文/图

抗战老兵简介: 熊寿明,广西南宁人,生于1917年3月16日。1939年从黄埔军校六分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46军170师参谋处任见习军官,参加桂南会战高峰坳战役。1941年,先后到湖南衡阳、益阳一带参加长沙会战;1942年入云南,在卫立煌长官部任中国远征军15团12连连长;1944年参加滇西松山、龙陵战役。

70多年前的场景依然清晰地呈现在熊寿明的脑海中。 广西新闻网 见习记者黄菁菁 摄

军校毕业直赴前线 死守武鸣高峰坳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当时,20岁的熊寿明正在南宁读高中。

  “国难当头,我不愿意做亡国奴!做亡国奴要死,我为何不在战场上死!”熊寿明说,抗战爆发后,他当即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并成为黄埔六分校十四期交辎科的一员。熊寿明讲述,由于抗战需要,黄埔十四期原本4年的学制被压缩为2年,让学生们提前毕业奔赴战场。

1939年11月15日,日军从钦州湾龙门港等地登陆,占领防城港、钦州后,沿邕钦公路长驱直入南宁,企图切断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当时,熊寿明的父亲在南宁市仓西门开了一间裁缝铺。接到日军来犯的消息,一家人没来得及收拾任何东西,只把大门一锁,便匆匆离开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家。“全家从南宁逃到田东后,父亲为了糊口,便上街卖青菜。有一天,父亲照常卖菜,敌机却在他的身旁不到50米远处投下一枚炸弹 ,父亲当场身亡。”熊寿明说。

带着家仇与国恨,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熊寿明还未来得及和家人见一面,便立刻随着部队转进武鸣高峰坳,时任国民革命军46军170师参谋处的一名见习军官。

  “南宁有两个重要战略据点,一个是宾阳昆仑关,另一个是武鸣高峰坳。我们46军170师就被派去守高峰坳。”熊寿明边用手势比划地形边告诉 广西新闻网 记者,高峰坳口两旁的峭壁上长满了粗藤杂树,其间通道十分狭窄,是扼守南宁的天险要地。

11月24日,日军攻陷南宁, 12月2日、4日日军先后占了高峰坳和昆仑关。12月18日,170师配合向昆仑关攻坚的第五军,向据守高峰坳的日军阵地发起猛攻,日机八、九架飞机向国民革命军170师阵地猛烈轰炸,日步兵同时发动地面攻击。中日双方军队拉开了为期半月的高峰坳争夺战。

“日军的飞机,天天都在阵地上空来回轰炸。飞机从头顶上飞过,离地面非常近。我们在阵地行动的时候,可以和敌机上的飞行员互相看见对方。他们瞄准我们、扫射我们,气焰非常嚣张。一听见飞机的轰鸣声,我们马上趴在地上。在我身边,一排排子弹‘突突突’、‘突突突’地一路扫射过去。”熊寿明说,子弹在身旁落下的声音,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们170师没有飞机,没有炮,只有一排又一排的兵,背着7斤重的步枪上场战斗。加上弹夹,每个士兵要负重十几公斤。”熊寿明回忆,悬殊的军力使高峰坳一战打得分外艰难。敌军的炮火连日强攻,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仅在高峰坳阻击战中,170师508团敢死队就牺牲了300多人,尸骨漫山遍野…… 

经过半个月的厮杀争夺,高峰坳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加入远征军 强渡怒江攻打敌军堡垒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中国在抗战爆发后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

抗战期间,日军不断以武力强制切断中国的后援之路,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相继沦陷。1940年9月,滇越线全面中断。至此,刚竣工不久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生命线”。

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盘踞怒江西岸与东岸的中国军队对峙,并以松山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在松山地区做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建设。

时值雨季,怒江江水滔滔,水位暴涨 。为保滇西“生命线”,时任中国远征军卫立煌长官部直属15团12连任少校连长的熊寿明,带着150位将士强渡怒江,与日军浴血奋战。

  “有一天晚上下着雨,我和士兵乘坐橡皮艇,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对岸。雨水、江水不停地落在身上,我们都湿透了。”熊寿明回忆道。阻扰中国军队进攻的除了密集的火力网、铁丝网和地雷阵,还有湿滑的满山泥泞。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将士们昂起头颅往山坡上冲锋,主攻松山子高地。

  “堡垒建筑体的上方用黄土和杂草掩饰。日军躲在碉堡里打我们,我们却怎么也看不见他们,也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射击。于是,我们每个士兵带着6枚手榴弹,把碉堡包围起来,往敌人探出的枪口处投。”敌暗我明,远征军15团12连的将士们接连倒下。说起在战役中牺牲的将士,熊寿明有些哽咽,“这场战役结束后,150名将士牺牲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其他军队接替15团12连继续进攻松山。熊寿明的连队在补充120人的兵力后,继续前往龙陵、芒市、遮放、畹町一带参战。熊寿明对 广西新闻网 记者感慨道:“那几年我在云南走过的路,比我在广西走过的路还要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消息传来,全体官兵激动地把枪用双手举过头顶,不断地喊着、叫着,庆祝抗战胜利。”说到这里,年迈的老人不禁举起双手上下挥舞,仿佛在重温当时的激动与喜悦。

如今,已98岁高龄的熊寿明每天下楼散步,既不需要人搀扶,也不需拐杖。在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经历,给老人留下一身坚毅淡然的气质,也给后人留下一页雄壮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