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抗战老兵蔡锡伦:居安思危 永远不能忘记历史

06.09.2015  10:03

  居住在南宁市江南区沙井街道仁义村的抗战老兵蔡锡伦,当年参军时才17岁。如今,已93岁的老人回顾起那段硝烟弥漫的艰难岁月,百感交集,深邃的双眼凝视着远方。

  1922年8月出生于南宁的蔡锡伦,1939年8月入伍,服役于第八战区胡宗南集团军第一军通讯营通讯连,任少尉,1949年8月退伍。曾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第七分校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参加过豫中、豫西、老河口、鄂北、潼关等战役,替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转发过有关电文。

  “当时我主要负责发送无线电报,用摩斯密码来传达上级对下级的指令。”时隔70多年,老人仍“业务熟练”,不时地在手掌上比划着。他的小儿子蔡成礼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年前的一场大病,老人家甚至还能默写得出摩斯密码。

  蔡老印象最深的是参加的潼关战役。处于陕西、山西、河南3省交界处的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飞机轰炸、炮击、渡河与反渡河等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那里上演。

  “一打仗,就得时刻绷紧神经。”蔡老说,由于是通讯兵,不需要上前线,他所在的通讯连4个人,一天到晚轮流值班,及时传递上级交代的指令。一连几个月,没有一个人睡大觉,丝毫不敢松懈,迅速准确无误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就这样,潼关顶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为无法逾越的雄关,日军只能退至湖北。

  “日军的武器比我们先进得多,我们能打胜仗不容易。”老人说,为了减少损失,避免和敌人正面作战,他们往往都要趁着天黑赶路。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造孽太深。”蔡锡伦回忆起往事,几度哽咽。他行军经过的几个村子,都是荒无人烟,而这正是日本鬼子的“三光”大扫荡造成的,“日本兵那时杀了很多人,毁了很多东西,子孙后代必须要牢记。

  在郑州保卫战时,蔡锡伦九死一生,患上了痢疾,没有药,独自一人留在了一座寺庙里面,听天由命。“扛得住,就能活。我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也就这样挺了过来。”老人还说:“我能活着回来,太幸运了,有好多战友都没能过上新中国的好日子。

  蔡老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除了有点耳背,身体还很硬朗。这段时间,新闻里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内容很多,老人每天都在关注。他还专门在挂历“9·18”这一天画上了一个圈,每每凝视着这个日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在老人的记忆里,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岁月是那么清晰……(记者 蒋予昕)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