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一带一路”步入务实阶段 面临三大挑战

16.01.2015  08:05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陈伊昕)15日发布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已从提出倡议步入务实推进阶段,中国的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要把倡议变为现实,取得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

  2015年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经济战略、以掌控海上问题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双轨并行,中国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已从提出倡议步入务实推进阶段。

  报告称,“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而要把它从倡议变为现实,推行时主要面临三大挑战:战略疑虑、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争端、如何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

  挑战之一是战略疑虑,即对中国倡议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一些近邻国家怀疑中国借此实施扩张,对于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不太愿意让中国参与大通道的建设,把经济的问题政治化,一些非政府组织受到其他力量的鼓动,散布一些抵制中国参与的舆论;一些大国出于担心排斥自己的考虑,也对自己的伙伴国施加压力,甚至直接出面做工作,制造中国主导的舆论。

  挑战之二是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争端。比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

  挑战之三是如何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在资源领域,即开发利用中亚的资源,建设通往中国的能源输送管道。

  此外,在影响“一带一路”构建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中,报告提到,恐怖主义、能源安全、跨国犯罪、水资源安全等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使沿线国家面临着“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安全威胁,可以有利地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自然基础。

  针对这个话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指出,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需要趋利避害,除了政治、经贸等风险外,同时应当对环境气候风险给予重视。他表示,在非传统安全因素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上升到重要的层次,“一带一路”的建设也要注意这一点。

  据张海滨介绍,当前,已有相关国际机构针对“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的气候进行了量化分析,而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较少。他建议,应当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并把气候安全风险的纳入政策考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