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不开工”不止是懒政问题
发改委24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期审计署在审计中重点抽查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开工情况发现,13个省区的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并要求有关省区发改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抓紧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要收回投资用于其他项目建设。(6月25日财经网)
一边是大量财政资金闲置,趴在账上“睡大觉”,另一边是地方财政“吃紧”,债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面对这冰火两重天的境界,我们不禁要问,政府到底是差钱还是不差钱?
有心者不难发现,新一届领导集体主政以来,“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已经成为一个高频度出现的政经语汇。其中仅自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就已先后七次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及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尽管如今要求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严格,但依然有不少地方“拿钱不开工”。
毋庸讳言,造成财政资金闲置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庸政懒政造成的,在当前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很多官员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有的为了避免被“围猎”,把自己死死的封闭起来,既不与企业商人打交道,也不沾涉及金钱的工作,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众所周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往往运用各种手段对有限的财政资源进行争夺,“跑部钱进”不够,还要“跑省钱进”,更有甚者摆出“会哭孩子有奶吃”的架势,倒逼上级财政部门增加预算。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长远的考虑,钱到手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用,该干什么,这就为财政资金闲置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上级财政在支持地方发展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多大项目就提供多少钱,而是帮助解决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如A县要修高速路,工程预算一亿元,项目报到省上通过之后,省里可能会拨五千万左右的资金支持修路,剩下的就要A县自己去想办法了。这样一来,很多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即使拿到财政拨款,也不敢贸然启动项目把钱用出去,因为万一后续资金跟不上,就可能造成烂尾工程。
造成财政资金闲置的原因多种多样,也远非一日之弊,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中央与地方上下联动,查摆问题,深入整改,有了通力协作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编制和执行预算,相信财政资金不愁动不起来、活不起来。(李敏杰)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