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写在巴马山水之间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赵 娟 本报实习生 莫 奇
民间传统催生书风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中国书法之乡。近10年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石锋、刘德宏、冯文东、蒙麓舟、韦渊等一批成果丰硕的书法名家,屡获全国奖项。该县近年举办一系列大型书法活动,引领着广西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在广西书法界刮起一股“巴马旋风”。
巴马地处偏远,历史上没有产生令人仰慕的文化名人,也鲜有文人墨客驻足,文化底蕴并不深厚,为何会出现令人瞩目的书法景观?日前,记者来到巴马,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
巴马过去被称为“蛮荒之地”,饱受战火洗礼,然而在民间却延续着崇文尚墨的传统。在甲篆乡坡月村坡月街的黄焕福家,至今还珍藏着一块牌匾,上书“誉重一乡”。此匾为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广西提督学政赵以炯受朝廷之命,为当时的武生杨茂宣所题写;清朝戊戌年间(1898年),广西提督学院冯金受朝廷之命,为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寿民邓诚才题赠“惟仁者寿”寿匾,现由其第五代孙邓高云珍藏。此外,还有巴马廷旧的“永世流芳”碑、“小字山”摩崖石刻、罗旁山摩崖题记等民间珍藏的书法牌匾及各种石碑、石刻等,虽久经岁月,但洗礼仍得以完整保存。这些墨迹的存在,对巴马人的书法观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巴马人追求书法艺术的不竭动力。
巴马民间遇有红白喜事,盛行作对写联赠送,在书写对联过程中逐渐形成攀比之风。赠者多由其女婿出面书写,形成了女婿间不见硝烟的战争。谁家女婿写得好,一家人面上都有光。此外,巴马有喜爱贴春联的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当年,成百上千书法好手涌向集市圩场,开摊设点竞写春联,摊点前观者如潮,选购者络绎不绝,场面蔚为壮观。也有很多人家不喜欢买现成的,就让自家孩子练笔书写。孩子一遍一遍写,一直到大人满意了才张贴出去。
本地名家耆宿对巴马书法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他们中一些人曾上过私塾当过教师,也有不少是道公魔公,都比较健康长寿。他们常常抄写经书和符咒,同时为邻里亲友义务承担书写春联挽联、碑文、牌匾、家谱等活儿,大多成为民间书法好手。道公魔公有大量手抄经书,都是很美的书法作品。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谭文胜也写得一手好字。他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去一个蓝靛瑶山寨考察度戒仪式,度戒有一本专门的经书,做仪式时才能打开。因为不到仪式时间,寨主破例让他喝了三碗酒才允许他看。经书一打开——哇,那字简直太漂亮了!是繁体楷书,手抄本,说不清有几百年历史,纸都泛黄了。谭文胜连连感叹:“高手在民间啊!”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书法成为许多人谋生和改变命运的手段。有的人因之发家致富,有的因书法特长而改变了人生之路,一路上行。可以说,书法对巴马人的影响是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