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提升行动 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我市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县、乡等设置主题墙宣传法律知识。 (王瑜 摄)
●公报摘录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要强化法治保障,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完善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法治轨道稳步推进。
南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提升行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抓好平安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制,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夯实基层基础是固本之策。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通过夯实基础、配优班子、建强队伍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是南宁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11月,全市选派了63名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一线历练;今年3月,选派了102名工作分队队长、421名第一书记等3958名工作队员到脱贫攻坚一线,选派力度之大、规模之大,创历次之最;今年5月,又选派124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深度贫困县马山县助推脱贫攻坚,他们将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去年南宁市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把一批有思路、有干劲、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中,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全面加强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我市坚持严管关爱村干部,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凭实绩论英雄,注重在项目建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这激发了包括脱贫攻坚一线在内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每两年增长一次的待遇增长机制,通过2015年、2017年两次调整,村干部待遇有所增加。
2017年以来,市本级举办脱贫攻坚各类专题培训班18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多人次。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随机督导、随机调研机制,市县乡各级督导组走遍全市421个贫困村,发现和督促整改各类问题70多件次,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良好作风逐步形成。
学法用法
多举措推进普法工作
为增强群众学法用法意识,提升全民法治观念,我市积极创新,多举措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以来,由南宁经开区司法局协调相关单位组成的流动法治电影放映队,选取贴近农村生活的法律维权题材和以案说法的影片,在各村(社区)每次播放1至2部电影。“法治电影进乡村”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横县、马山县和武鸣区则组织文艺队和山歌协会,开展了法治文艺汇演和法治山歌下乡宣传活动,把禁毒宣传、平安维稳、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法律知识等内容编排到文艺表演和山歌中带给当地群众。市公安系统开展“平安校园基层行”活动,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远离犯罪,远离毒品。
武鸣区司法局常年编印《武鸣法制小报》,分发到农村、学校和企业,通过图解、案例、点评等方式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市两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通过巡回法庭和巡回办案,以案释法,以法释惑,使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我市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惠及全民
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
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让人民群众在法律服务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环境支撑。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015年至2016年,我市建成1个市级法律服务中心、12个县区级法律服务中心、10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构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有机结合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017年,在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础上,我市创建了27个法治建设示范村(社区)。今年初以来,又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全市1769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群众不出村(社区)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困难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未来两年,我市将全面建设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与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共同构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2020年,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服务便捷、保障有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将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零距离免费输送至群众手中,让群众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确保解决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法在身边
零距离服务群众
我市研究制定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发展方案,引导法律服务力量向乡村转移、在乡村扎根,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解决农村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今年初以来,我市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列为2018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项目,将在全市1769个村(社区)完成27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80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岗、68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席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室(岗、席)将提供给村(社区)法律顾问到村里开展法律服务。
“以前总觉得律师离我们很远,现在村里有了法律顾问,遇到大事小事群众都愿意听听法律顾问的意见。”马山县加方乡花衣村村民蓝学新说。
我市组织413名律师和25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全市1769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广大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进村(社区),零距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群众。
根据法律顾问与村(社区)签订的服务协议,法律顾问要为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每个月到村(社区)服务累计不少于5小时;每年要举办一次以上的村民法治讲座;为村(社区)自治管理提供法律意见;为村(社区)重大项目谈判、签订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横县建立三级法律顾问微信群,零距离便捷服务群众;马山金钗镇法律顾问深入田间地头,解决修路占地纠纷;青秀区法律顾问响应号召,踊跃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目前,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让群众懂得用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
市公安局: 严打整治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在农村地区禁赌和扫黑除恶,才能根除赌博带来的系列陋习恶行,才能树立文明乡风,实现治理有效,从而谱就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赌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贻误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自去年开展严厉打击整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以来,南宁市公安局按照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和公安部具体工作部署,统筹力量资源,创新思路机制,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整治农村赌博等。仅今年1至5月,市公安局就立案侦破涉赌刑事案件132起,刑事拘留428人,逮捕117人,充分展示了首府公安机关打击赌博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赌博,常有农村黑恶村霸操纵,甚至有的黑恶势力会把持村级权力,梗阻了党和国家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南宁市公安局把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结合起来,举全局之力,集优势力量,发动群众,对街霸村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群众痛恨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还群众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涉黑案件一律查清其“关系网”“保护伞”,对涉黑案件一律查清其经济基础。
下一步,南宁警方将继续毫不松懈、持续强力保持和推进严打整治工作。各县局、城区分局将继续组织专门警力,深入本辖区各重点区域进行深入摸排,重新梳理线索深挖细查,持续拓宽涉黑涉恶线索来源,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禁赌扫黑除恶,力争再挖出一批线索、打掉一批团伙,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朱新韬
市法制办: 发挥职能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支持
南宁市法制办作为市“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2015年以来为乡村建设方面涉及的政策、文件出具法律意见和合法性审查意见41次,参加乡村建设涉法会议22次。强化乡镇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健全执法程序和制度,开展乡村清洁执法案卷评查,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的贯彻实施。
下一步,市法制办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完善执法体系,指导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法治轨道稳步推进。
记者杨盛
编辑:黄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