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2012年至2017年6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23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8.74万人,南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报到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提供平台
为居民提供“贴身”服务
“感谢社区为我找到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居住在西乡塘区大同社区的黄燕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她目前在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办公室从事后勤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她觉得很充实。
近日,记者在南宁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办公室里看到了黄燕,她正在整理装订培训档案,平时她还要做记录文件的工作。黄燕说,她曾经在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20多年,但由于行业不景气,2016年初她离开了原企业。
2016年2月,大同居委会发布了社区公益性岗位招聘会的信息,她便前往参加应聘。由于之前一直就职于管理岗位,对办公室的工作流程非常了解,她成功应聘目前的岗位。上岗后,黄燕很喜欢这份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只是我市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区大龄人员就业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规范统一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市人社部门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在所居住辖区内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我市率先在全区打造就业服务圈,在精心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同时,不断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目前,南宁市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共计完成808个,基本形成“城镇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的新格局。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实时更新招聘信息,充分发挥基层网络平台方便、快捷服务群众的作用。
早在去年,我市人社部门将服务本地企业用工和帮扶转移就业脱贫结合,主动与本地企业对接,搜集用工岗位,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举办现场招聘会、帮扶干部送岗位上门等形式,为本地企业和贫困劳动力搭建供需平台,有效缓解了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创新服务
搭建便捷的“就业桥梁”
近日,记者在新竹社区居委会办证大厅看到一台社保就业自助服务一体机,简单明了的交流界面让社区居民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一体机设置了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社保卡(医保卡)服务等功能模块。如就业服务方面,市民可根据自身要求检索就业岗位,系统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推荐,现场可打印信息明细单。
2014年,我市在城区(开发区)重点社区配置了226台社保就业自助服务一体机,成为全区率先实施建设的城市。一体机布设到基层社区后,市民查询信息、办理业务方便了,用人单位也可获得更多求职信息,为供需双方搭建便捷的“就业桥梁”。
除了设置社保就业自助服务一体机,我市人社部门将在今年内为全市1383个行政村各配置1台就业社保便民服务小型终端机,群众可通过终端机自助查询就业信息、人社政策和办理部分就业社保业务。
过去,一些偏远乡镇的村民想外出找工作,需要从乡镇坐车赶到县里或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才能了解到用人单位招工信息。近日,记者在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在村委会办公电脑上就能看到全市和全区用人单位招工信息。为了方便不会操作的村民,二田村定期将下载打印好的用人单位招工信息贴在村委信息公布栏上,极大方便村民获取就业信息。
政策扶持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是就业之源,我市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将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2016年扶持创业13423户,发放财政贴息贷款1734笔,放贷金额15332万元;2017年上半年扶持创业8262户,发放财政贴息贷款639笔,放贷金额5760万元。
积极开展创业典型认定和创业载体建设。近两年来,累计认定创业带头人31人,认定创业示范基地42个,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6个。目前,已发放孵化企业场地水电补贴42.79万元,发放创业孵化基地房租和宽带接入费补助140.86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2.17万元,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补助18.4万元。
加强创业专家队伍和创业项目库建设,组建了一支有35名创业专家的新型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经营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创业融资等指导服务。同时,南宁市创业指导服务网专门开设创业项目库板块,引入优质创业项目600多个。
持续开展“邕城创业行”活动,这是南宁市自身打造的创业活动品牌,自2009年起已举办8届,通过展示各类创业成果、推介创业项目、举办创业大赛等,为创业者搭建平台。
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目前我市有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宾阳县等4个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其中,马山县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在2016年11月已经通过自治区阶段性考核验收,“马山模式”向全区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