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28.01.2015  17:43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进取,精准发力,克难攻坚,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673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2162.4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4%,城镇登记失业率3.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在困难超出预期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有进。

(一)综合施策克难题,稳中求进取得新成效。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决策部署,多次专题研究并实施38条稳增长举措,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投资、“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片片通民航”、棚户区改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建设、教育、扶贫等工作,有效激发了三大需求。固定资产投资13287.6亿元,增长16.7%。棚户区改造获得贷款授信1242亿元、放款230亿元,均排全国前列,完成投资106.7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创2010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逆势上扬,增长23.5%,加工贸易增长63.6%,对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2.2%。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14%,税收增速高于财政收入3.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到46%。

(二)调整结构强产业,提质升级呈现新亮点。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1131”工程年度项目330个,其中重大产业升级项目50个,年中新增2.5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应对风险解难题。铝、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电子信息成为第10个千亿元产业,汽车、石化、机械产业突破两千亿元,食品产业突破三千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增至5个,汽车产销均超200万辆。工业结构趋向优化,高技术产业、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3%。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新增安排2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20个特色旅游名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4%和26.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5.9%。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扎实推进2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5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1500万吨,实现“四连增”。

(三)“两路”齐推实支撑,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以“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百色至靖西、桂平至来宾武宣段、南宁外环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442公里,新增武宣、德保、靖西、那坡4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达80个县(市、区),通达率73%。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行,建成南宁东站,完成桂林北站改造,高铁新增里程443公里,新增梧州、贵港、贺州3个市开通高铁,贯通区内10个市,通达全国13个省份,“12310”高铁经济圈初步形成。建成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河池机场。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老口枢纽船闸建成通航,新增1000吨级航道563公里;沿海港口新增能力3802万吨,集装箱完成112万标箱,增长11.6%;全区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增市政道路556.8公里,城镇供水、燃气普及率分别提高到75%、89%,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0%以上。

(四)深化改革破障碍,体制机制释放新红利。实施166项改革任务,年度重点推进47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下放和调整168项行政审批事项,62个区直和中直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93.7%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放到市县审批核准备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93.8%和171%。创新投融资机制,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缩小企业投资核准范围;设立首期各50亿元的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和广西铁路投资发展基金,引进利用保险资金1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财税体制和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推行通信、金融、社保、户籍等同城化,港口、园区管理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在西部和边境省区中保持第一;农村金融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耕地“小块并大块”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五)扩大开放聚合力,内外合作拓展新空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全面拓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广东签订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进入实质性联合推进阶段。继续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成功举办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第八届泛北合作论坛,“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运营,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分别与泰、柬、老、缅共建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深化与西南中南区域合作。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方案,推动“三个一”合作和“六市一关”,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查验时间。

(六)“双核驱动”强引擎,“三区统筹”构建新格局。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修编完成,重点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等八大工程,14个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6个。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启动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66项,微软创新中心、国光西部产业园、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编制完成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动有色金属、锰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特色旅游和现代农业。

(七)保障民生补短板,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7.1%。扎实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八大工程”,新建各级各类学校201所,改扩建学校6885所,解决39.29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保障142.46万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0.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70.4%、82%和27.3%,增幅为历年最高。实现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7.7%。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扶贫,减少贫困人口96万。解决了352.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96座。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4.86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加强基层建设,圆满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提高县及县以下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0.16万套、基本建成11.92万套。新农合覆盖面达99.03%。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成功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深入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6%,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桂林、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应对“威马逊”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加快推进。

(八)为民务实转作风,政府建设出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压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文件、全区性会议及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撤销一批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控编减编,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基本完成自治区本级、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完善监察制度。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组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和工商登记前置性审批依据。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紧紧围绕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一)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农业、水利、交通、市政、能源、环保、服务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创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围绕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民生;围绕建设和谐友好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镇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产城一体;围绕补服务业短板,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培育养老健康家政、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

(二)增强投资和消费双拉动,统筹“三驾马车”协调发力。

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93项,年度投资2008亿元。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引导资金特别是社会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突出抓好今年和“十三五”初期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升级和扩大消费需求。培育引导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热点,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升级旅游休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扩大和完善销售网络。推进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重点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提高出口贡献率。加强服务,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促进对外贸易扩量提质。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打造南宁、北海、钦州、梧州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做实边境贸易,引导边境经济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

(三)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公路方面。加快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打通省际通道,力争梧州至贵港、马山至平果、来宾至马山、灌阳至凤凰、柳州至武宣5条高速公路主体建成,新增里程597公里,新增6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达86个县(市、区),通达率79%。开工贵港至隆安、乐业至百色、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段改扩建、崇左至水口以及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建成一、二级公路1000公里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铁路方面。竣工投产云桂高铁南宁至百色段、湘桂铁路柳南段电气化改造项目,高铁通达11个市。开工合浦至湛江、柳州至梧州、柳州站站房扩建项目,加快规划建设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推进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扩能、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南宁至凭祥铁路扩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钦州保税港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

水运方面。北部湾港开工铁山港区航道疏浚二期和西港区北暮作业区7-8号泊位等项目,建设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和金鼓江航道,建成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石化码头、国投钦州煤炭码头等,推进钦州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防城港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前期工作。增开北部湾港至东盟国家班轮航线,增加远洋班轮挂靠。西江黄金水道加快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崇左港将军岭作业区一期、百色田东港祥周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开工西津二线船闸和贵港华电码头等项目。

民航方面。新开工梧州机场迁建、柳州机场航站楼扩建和南宁伶俐、桂林兴安等通用机场项目,加快建设桂林机场T2航站楼,积极推进若干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加大通往东盟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的航班密度。

能源方面。加快建设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防城港电厂二期、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合山电厂上大压小第二台机组、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沙核电一期1号机组及一批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发展生物质、沼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骨干输电线路和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500千伏金中直流工程。抓好红沙核电二期、钦州热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

水利方面。加快建设大藤峡和老口、邕宁水利枢纽、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等项目。完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配套7500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0万亩。力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300座、完工250座,建成河堤及护岸工程200公里。

(四)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石化、冶金、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施铝、糖等产业“二次创业”。支持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海工装备及飞机制造、北斗卫星及应用、机器人、3D打印、地理信息等高端产业,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融合。抓好柳州新增40万辆乘用车和20万辆电动汽车、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热轧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转型发展,加快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建设。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谋划和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新型专业市场、创意与文化、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商务、健康养生养老、教育、旅游休闲等九大类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发展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业态。规划设立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活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抓好南宁万达茂、桂林万达文旅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质量。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等金融奖补政策资金2亿元。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家以上。抓好农业基础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技术展示等基地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自治区安排22.32亿元建设8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推进南菜北运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实施好“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活动。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开展清洁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提升发展海洋渔业。建设中国-东盟海上渔业走廊。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工业创新发展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5%。加快构建公开统一的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抓好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促进中小微企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高新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质检中心。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培养引进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五)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建和谐友好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本级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推进城镇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建设改造和治理。推进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供水、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预警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型生态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科技专项行动。创建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工程。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剩”项目。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西江流域水环境和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治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九洲江等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自治区本级安排14.64亿元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

(六)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双千计划”和“八大工程”。自治区本级增加投入10.23亿元,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新建学校312所,其中幼儿园181所、义务教育学校125所、普通高中6所;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000所;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好20个协同创新中心、2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以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0万人左右。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自治区本级增加生态移民扶贫工程资金1.15亿元,实施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和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和生态移民搬迁,加快滇桂黔石漠化广西片区扶贫攻坚步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继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本级增加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产业转移。加快7个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园建设。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自治区级统筹,探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全区社会保障“一卡通”。自治区本级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6.83亿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320元提高到380元。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发挥漓江画派等文化品牌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3亿元,建设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成200个示范(数字)农家书屋,完成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推进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型业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等改革,全面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投入力度。持续推进诚信计生。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规范互联网管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抓好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筹措资金520亿元继续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抓好“千村通公路”、26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千万农户住房保险、2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一批幼儿园、5000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等六个方面的民生项目,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惠及一片。

(七)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

升级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着力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港口物流等256个重大项目。打造石化、修造船等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无水港合作。全面推进经济区同城化发展。

加快西江经济带崛起。自治区本级今年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大会战166个重大项目。大力承接粤港澳等产业转移,完善重大产业布局,创建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设立珠江-西江产业投资基金。建设千里生态廊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制定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攻坚3年行动计划,今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同时利用各有关方面和社会资金,围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等六大任务,实施好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扶贫攻坚、惠民富民等五大工程。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城镇带、沿边城镇带。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建设好2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实施城市承载力提升百项建设工程、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和进城农民安居工程等“十大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本级将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25.5亿元,推进棚户区改造14.33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3.5万户。加快供水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000公里。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力争实现城镇燃气普及率90%以上。抓好宽带城市示范、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工程。

(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办好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论坛。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平台,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投资,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在国家支持下筹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办好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着力抓好中马“两国双园”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合作。继续深化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推动规划建设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积极推动两广一体化,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合作园区建设。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进出口货物在北部湾经济区自由流转,全面实施多部门“三个一”合作,建设“单一窗口”,推进全区及与珠三角、西南中南区域通关一体化,申报西江流域综合保税区。推动重点口岸扩大开放和升格,加强口岸基础设施、电子口岸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中越、中马“两国一检”查验新模式。

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工贸易倍增等方面引进更多的龙头项目,实现招商引资质优量增。开展好“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八桂行”“央企广西行”等活动。鼓励和支持我区优势企业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市场。

(九)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制度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为基层、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松绑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做好“接、放、管”。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串联改并联、网上审批,建立上下联动、部门之间协同配套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体系。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与政府合作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强化土地利用和供给管理。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做好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重要民生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建立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执行动态管理机制,将市、县、区已批准用地的供地率与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盘活存量用地。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耕地保护。

加强财税管理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预算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整合规范并公开专项资金,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加大对基层的财力补助力度。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营改增”和消费税等税收制度改革。

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打通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积极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惩处假冒伪劣、蓄意污染环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为。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加强新常态下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

(二)强化行政依法决策。配合人大常委会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地方法规,针对灾害防御、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制定出台相关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执行效果评估。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加强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执法依据、程序公开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四)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民生资金和项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力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以及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体系。

(六)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倡俭治奢,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完成全区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公务用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