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撬动“铝都”平果产业转型的杠杆(1/13)

20.05.2015  18:36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校园。广西新闻网记者 凌聪 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凌聪 通讯员 李振吉 罗勇强

“屹立在红土地上的中国铝业标杆”,这是位于广西右江河畔平果县的城市标签。作为国家重要铝工业基地,已然驶上了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平果县并不满足于单一依靠铝资源发展的模式。在平果县城东边的石山上,一座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的“大学城”近年来已悄然崛起。

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早在2006年,平果县就提出创办广西首个县级大学城区的设想,并于当年6月付诸实施。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已有6所高等院校落户平果大学园区,其中有4所院校已建成招生,在校学生1.5万人。

“大学城”初具规模,平果仍在洽谈筹建广西医科大学平果校区、中国篮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乐育小镇等院校,并着力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探索性改革,这座昔日依靠铝资源发展的城市正逐步转型,朝着“建设教育强县,打造教育小镇”的目标迈进。

向东办学,转型发展的呼唤

“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县城还能建大学城?”这是当地不少干部群众起初的担心和疑惑。可是,当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平果城东的“大学城”时,却看到了连点成片的校区、整齐划一的教学楼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

作为平果“大学城”2006年最早引进的学校,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现已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多人。“学院办校至今拓展了南宁和平果两个校区,专业开设从9个增加到了如今的35个,学生就业率每年保持92%左右。”广西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韦志兆介绍,该学院面向全国22个省(区)招生,结合云桂高铁即将开通的实际情况,学院在新学期还将开设“高铁动车乘务”专业,计划招150名新生。

“铝终有采完的一天,那时候平果靠什么发展?”平果县委书记韦周凡认为,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和前期发展累积的财力,办好大学城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和三产的发展,是平果转型发展非铝产业的一个重要思路。

为了办好教育,保证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精英人才,平果引进的院校并没有为了盈利而盲目招生。据了解,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因为有实力雄厚的香港企业投资背景,其每年都会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到校预聘,80%的学生未出校门即可以成为企业员工,但其仍然坚持小班教学,不随意扩招。“他们学院差不多是以十年的规划来培养人才,不在乎眼前利益,这在民办学校里非常难得。”韦志兆院长如此评价。

眼前,“大学城”实际上并未给当地财政收入带来收益,但是平果依然在坚持用教育这根杠杆来撬动平果的转型。“9年来,平果大学城的土地不仅不卖,还要继续投入以引进更多更好的学校,我们看到的是未来。”平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谌宏军说。

集约办校,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进城务工和落户县城的农村群体日益增多,小学生进城就读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近年来,平果县坚持“教育兴县”理念,努力打造“教育小镇”,通过教育发展助推城镇化大提速。平果县一方面缩减、合并农村小学,一方面新建、扩建、迁建5所县城及乡镇小学,着力解决因学校办学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大班额”问题,并按照农民自愿原则,逐步引导部分乡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转移到县城就读。

“我是从旧城镇的一所小学转到县城上学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在县城的小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后考上好大学。”平果县第六小学五年级学生黄书颖说,此前她在农村上的小学没有篮球场,自从到县城上小学,自己爱上了打篮球,也开始接触到了地理、化学等农村小学里从未学到过的知识。

农村孩子进城读小学和中学,首先满足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其次,还可以带动孩子的家长到城镇就业,留住部分进城和外来的打工者。“孩子到城里读书后,我立刻对平果县城有了归属感,我要一直在城里努力工作,在城里买房,陪孩子长大。”从乡镇到平果县城打工的黄崇贞说。

据了解,为了解决县城初中学校入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自2011年起,平果县先后撤并10所乡镇初中,在县城新建1所实验初中、扩建县城各中学,接纳各乡镇初中生到县城就读。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平果12个乡镇的2335名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目前,平果县已有中小学校、幼儿园334所,在校学生78200人,教师6642人。

对于高中教育,平果积极改变此前平果县高级中学“一家独大”的格局,引进了南宁三中平果分校。“有了竞争,学校就会更积极去以提升自身教学和教师水平。”平果县教育局副局长周标亮介绍,借力南宁三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南宁三中平果分校目前成了当地一些高中学生家长的首选,2014年南宁三中平果分校本科上线率达到了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