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追梦 十年收获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实现迭代更新
新世纪之初,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的吹响,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建设风潮,持续至今。祖国南疆的广西壮乡,踏着春风,在文化征程上悄然加速。
尽管,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广西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更多的是零敲碎打,不成体系。但在那个时期,一些发达省份已经提出并展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让广西文化人开阔了视野,倍感振奋。
于是,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广西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基层,深耕农村。
一个老文化站长的“忆苦思甜”
“当时每逢节假日,就要去找个体户募捐,没钱怎么搞文化活动啊?”
缪家林,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文化站原站长,自1978年起,在乡文化站干了37年。他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然而当时农村基层的文化机构没钱、没人、没设施,很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
2000年之后,良口乡部分村寨建起了鼓楼、篮球场、小戏台,乡文化站也建起了办公楼和一些文体设施,但由于经费短缺,除了节假日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外,大多数设施平时都处于闲置状态。
“有一次,我们去找一个个体户赞助文化活动,他说没钱,也不喜欢看戏,但他后来还是来看戏了,于是我就把这个事情编成了一个节目,对事不对人,没想到竟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很受欢迎。”缪家林说,这个例子说明,群众确实喜欢看戏,有文化需求,但也需要引导和支持。
从2010年起,缪家林开始忙碌起来。“各村都在申请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要选址、报材料、做方案,建好了还要组织和开展活动。站里当时就一两个人,能不忙?但是再忙也高兴。”缪家林说,广西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让基层文化人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乡文化站的办公和活动设施一应俱全,村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还有篮球队、侗族大歌表演队、芦笙队等,乡里天天有演出,县里月月过大节,各种汇演、比赛接连不断。
已经退休几年的缪家林说,他现在还是很忙,忙农民画创作,忙侗族大歌教学,忙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能有所作为,也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星罗棋布
球场上龙腾虎跃、舞台中丝竹声声……夜幕降临,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葵花村公共服务中心热闹非凡。村支书覃汉丽深有感触地说,短短十年间,乡村面貌和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针对经济欠发达、农村公共设施少、文化生活单调等情况,来宾市启动实施“求乐、求知、求技”惠民工程,重点整合市县各部门资源下移到农村,按球场、舞台、文艺队、综合楼、健身长廊“五个一”标准,建设包括文化、体育、医疗、农技等基本服务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此举高效发挥公共资源效能,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被誉为“来宾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表示,2009年开始,广西各级政府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为重点惠民工程之一,持续在全区快速推进建设,并围绕“建好、用好、管好”展开制度设计和实践。至2018年底,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24.34亿元,撬动社会力量投入数百亿元,全区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1万余个,覆盖率超过80%;组建农村文艺队2万余支,参与群众10万余人。依托这些设施和队伍,自治区农村常态性开展文艺活动、技能培训和村落交流,有效推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今年,自治区财政继续投入2亿元,支持建设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将效能提升作为发展目标
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虽然设施网络相对完善,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承接主体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为此,广西近年来一直在基础设施、资金保障、制度创新、服务产品供给和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2011年至2013年,来宾市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经验,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间,来宾市724个行政村建成89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12支农村文艺队,实现了设施和队伍全覆盖。紧接着,玉林市、防城港市分别成功创建第二、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玉林市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防城港市则在“五缘”和“五化”相互促进中,构建起边海地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服务产品和人才队伍直接影响着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者行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文化技能扶贫计划等项目。2012年,“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启动,使数以千计的农村绣娘受益,近20个村落形成织绣产业,当地众多农户得以脱贫。2015年至2018年,广西累计投入近亿元,支持区直文艺院团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惠民演出,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与此同时,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的基础上,2017年,广西出台《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包括建设规划、功能定位、创新管理体制、组织保障措施以及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等。
今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案中,全区筹措资金4.6亿元,用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民健身、农家书屋、“儿童家园(之家)”创建等文化惠民项目。
“围绕效能提升的目标,几年来,广西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日益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目前,全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以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规范、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绩效考核、奖惩措施为重点的长效机制,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制度的优化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