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你靠"捡漏"? 专家:勿抱"捡漏"一夜发财心理

17.06.2016  13:34

  专家为收藏爱好者鉴定瓷器。

  蓝日勇(左一)为收藏爱好者“鉴宝”。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莫  俊  文/图)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近年民间收藏热不断升温。6月11日,广西博物馆举行免费“鉴宝”活动,收藏界专家为近200名市民鉴赏了陶瓷类、金属类、书画玉器近600件,遗憾的是真品屈指可数——这只是民间收藏的一个缩影。

  广西博物馆自2010年开始举办免费“鉴宝”活动以来,许多收藏爱好者亮出自己的珍藏,有的固然是传家宝、压箱底宝贝,但绝大多数是从市场上淘到的赝品。

  收藏中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开赝品?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广西博物馆专家、民间藏家,并请他们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出建议。

  市场“捡漏”概率小

  “捡漏”的传奇故事广泛流传,导致许多收藏爱好者喜欢到花鸟市场、乡下、山里等地“捡漏”。在广西博物馆前几年举办的“鉴宝”活动中,还发生过收藏爱好者拿出《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名画给专家鉴定的事例。广西博物馆专家蓝日勇笑笑说:“每当有人神神秘秘地拿出《清明上河图》这类国宝级文物时,我们看都不看就知道是假的。

  蓝日勇十分鼓励民间收藏行为,他认为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蓝日勇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免费“鉴宝”活动。然而,每次看到收藏爱好者兴奋而来,败兴而去,他只能反复提醒,“不能听信那些‘绘声绘色的捡漏故事’,更不能听信出售者的‘双簧把戏’。收藏要谨慎。”蓝日勇认为,现今“捡漏”概率很小,“我也喜欢去花鸟市场逛逛看看,但那里的真品很少,精品基本看不到。如果抱着‘捡漏’的心理,想一夜发财、暴富,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蓝日勇提起一件事,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后,元青花一下子火了。南宁一名收藏爱好者随即展示了他在深山里收到的几十件元青花,看起来品相极佳,但许多专家认为那些不是真品,因为文物考古学术界普遍认为,元青花存世不多。

  收藏爱好者吴女士和苏先生也认为,市面早已无漏可捡。吴女士早期也到花鸟市场之类的地方看东西,多年前还花了几万元在北京购买了一个瓷罐,结果被证实是赝品。“收到假东西对刚踏入收藏领域的人来说是常见的事。”吴女士说。

  缺乏常识收赝品

  “许多人玩收藏仅仅是出于兴趣,他们不懂文物,没有眼力,也不去学习。”蓝日勇说,他经常看到一些收藏爱好者不了解文物常识就收回一大堆所谓的“宝贝”。

  书画、瓷器以及铜器类是造假“重灾区”。在6月11日广西博物馆于举行的“鉴宝”活动中就出现这样一个典型例子。家住崇左市的李老伯在两位家人的“护卫”下,将20幅书画作品、3件铜器扛来南宁。据家人透露,这些均是李老伯几十年来网罗到的精品。只见李老伯小心翼翼地将他的宝贝摆上鉴定台,结果被一一“驳回”:画卷无一真品,且超过半数是印刷品。专家罗宏筝无奈地表示:“许多收藏爱好者连印刷品和手写画作都分辨不出。现在的书画仿品做得很精巧,画作部分是印刷并做过特殊处理的,题款部分是手写的,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很难分辨真假。

  而李老伯带来的铜器也被蓝日勇全部判为现代工艺品,其中一个重15公斤的铜鼎底部印有“陈瀛家藏”四个字,其“”字为简体字。蓝日勇对此哭笑不得,他表示:“要想玩收藏,长眼力最重要,收藏爱好者一定要多看展、多看书、多学习,经常和专家交流。

  多看多学多交流

  在南宁收藏界颇有名气的苏先生,就得益于“多逛博物馆、多看书,经常与专家、收藏同行交流”,从踏入收藏领域至今,他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苏先生于2005年临近退休时才开始收藏,其藏品——清代汤贻汾的山水画在2009年央视《寻宝·走进南宁》活动中获得“南宁十二大民间宝物”。苏先生认为,广交收藏界朋友,多向专家请教交流,对提高收藏眼力、水平作用非常大。“没有人可以做到面面俱到,甚至专家也可能在不熟悉的领域‘打眼’。南宁有收藏协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学习。

  作为工薪一族,苏先生在收藏中从来都是小心谨慎、量力而行,一来不指望“捡漏”,二来坚持从可靠的渠道收购藏品。苏先生一般是向其他藏友购买,或者参加中、小型拍卖会。其获得“南宁十二大民间宝物”的清代山水画就是从藏友处收来的。

  苏先生最近一直在寻找值得收藏的铜鼓,因为对铜器把握不准,他特地请铜器方面的专家为其把关,“看了两个都是赝品。我也不着急,好的东西可遇不可求。”苏先生还向收藏爱好者建议:“收藏不要钻找老物件的牛角尖,可以收藏一些当代名家的书画,这些也是有升值空间的。

  从收藏中感受愉悦

  蓝日勇和罗宏筝两位专家认为,现今散落在市面的精品数量并不是很大。“收藏讲究流传有序,精品的经历和脉络大多有据可查。许多藏家会通过正规渠道收藏历代精品,因为流传清晰、渠道可信,而藏家一般也不会轻易拿这些精品出来‘鉴宝’”。

  在吃过亏后,吴女士开始从正规渠道收购藏品,“以国内外的大型拍卖会为主,偶尔也会在国内小型拍卖会购入,就算是从别的藏家手里收购的藏品,也必须是有过拍卖纪录的”。因此,吴女士对自己的藏品非常有信心,“不需要去‘鉴宝’了,因为就是流传清晰、渠道可信的真品”。

  资金雄厚的吴女士从事美术行业,擅长中国画和书法,是中央美术学院书画比较专业博士,现为艺术学院副教授。虽然在专业上有优势,但吴女士在收藏过程中一样从零开始,“当知识量、经验增长后,就能够有效分辨出真假了。”吴女士表示,玩收藏学是最重要的。

  “收藏是一门学问,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收藏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拥有某物,而是通过对此物的研究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熏陶中感受身心愉悦。除此,更深切的问题是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吴女士说。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