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古韵新颜江兜村

25.01.2017  18:12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海外游子的观念里,“”不仅是一个家,更是一份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怀。

  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是著名的侨乡,背靠巍巍草堂山,面朝滔滔兴化湾,与江阴港隔海相望,坐落于新厝镇的中部地带。村子始建于宋代,自王氏先祖从南安迁居此地后,逐步融合闽都文化、莆仙文化,形成了重视传承的良好风气。

  现在的江兜村下辖8个自然村,750户,2600人,却有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4350多位海外乡亲。近年来,江兜村村容村貌、民风民情在不断变化,海外乡贤的爱国爱乡情怀也在不断彰显。

   海外乡贤反哺桑梓,侨村变身“公园村  

  1月中旬,记者来到江兜村。沿着整洁的水泥路进村,两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江兜村党总支书记王武林说,近年来,村子致力于提升乡村整体景观环境,投入337万元资金,规划了9个项目,其中已落实8项,如村庄保洁日常管理项目,北片公园建设,幸福路、海滩中路绿化,村道、国道照明设施安装,全村配建现代化水冲式公厕等;另外,江兜海滨湿地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家乡建设成为海外乡贤的最大牵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该村走出去的侨贤不断捐资,已有3000余万元侨资投入到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91岁的新加坡侨领王福顺一人捐赠便超过了1000万元;2015年,在海外乡亲的建言和捐助下,一年内江兜村便建起了7座主题公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园村”。不少侨贤还提议保护江兜村的生态环境,村委明年准备兴建占地200亩的湿地公园。

   古迹“修旧如旧”,承载浓浓乡愁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迹,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也是海外侨胞的情感纽带。江兜村正是“留住乡愁”的美好缩影,历经千年,江兜村保存有655平方米的三座厝古屋,内有保存完整的“天井、石座、瓦片壁”,村中还有千佛庵、大帝殿、韶灵庙等11处名胜古迹,这些都是江兜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为了让更多侨贤留住乡愁,江兜村对这些故居古厝“以旧改旧”,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面貌改造提升。积极筹建农用品展示馆,收集木格门窗、煤油灯、轱辘等农用品,重温往昔岁月,渲染勤俭节约的氛围,勾勒出“小桥流水蜿蜒过,雕梁画栋参差落”的宜居画卷。

  江兜村还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传统民间文化氛围浓厚。如今,江兜民间文化健康发展,社火、面塑、车鼓队、腰鼓队、管乐曲艺等民俗民艺远近有名,其中车鼓舞入选了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江兜村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福清市“幸福家园工程”示范村、全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等称号。“我们有一个‘我是江兜人’的海外乡亲微信联络群,他们常在里面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今年的春节、元宵节我们打算组织聚会,大家一起讨论2017年江兜村的发展规划。”采访最后,王武林笑着告诉记者。(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邱晓琴)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