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改革重点任务 增添经济发展动力 —— 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一季度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在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国企、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完成350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和调整,启动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工作;行政审批事项的精简幅度和下放幅度达98%和33%;授权开发区审批事权208项,工业项目、市政设施项目报建审批时间减少到25天;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前期重大项目审批和攻坚站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期)开发,“一张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制定出台《南宁市本级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2个单位17个项目作为试点。
金融和投融资体制进程加快。南宁市股权交易中心、南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开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截止3月底已发行5期“南宁金交”系列定向债务融资产品1600万元;五象新区金融街4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2亿元,引进邮储银行、大唐国际等3个项目;起草我市《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稿)》,进一步下放房地产开发项目,研究出台健全竞争性项目财政性资金投入退出机制工作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创新财政专向资金投入机制改革,12665万元资金向民生事业领域的“新、改(扩建)”项目转变;推进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改革,2015年安排“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60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我市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7大类共8项政府性基金收支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预算管理基本实现;探索研究中期财政规划,我市已被列为广西推行中期财政规划试点城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市直各部门已同步编报预算绩效目标。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注重资本合理配置,指导首批17户企业开展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建类项目资本金作为国有出资注入项目业主,向交通投资集团等三个集团注入2.84亿注册资本金;正式印发国有经济及各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多渠道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12户企事业单位改制,上报15个股权多元化改造项目,增强平台公司的自主融资统筹能力。
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加强制度政策创新引领,向市人大提交《南宁市科技进步若干规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10项、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项、创新计划项目60项,开展六大重点产业科技攻关项目30项;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围绕肉猪、桑蚕、食用菌、香蕉等八大优势产业申报一批项目,现已通过专家评估评审。
我市第一季度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良好,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如何破除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等。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简政放权的“减法”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稳增长的“加法”,激发国企、民企在内的市场主体活力,激活社会资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改革对重塑动力的“乘法”效应,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撬动财税体制改革杠杆作用,为南宁市经济发展寻找更大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