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放学回家途中失踪 两天后被发现遇害

19.03.2015  11:35

  行凶男子经鉴定为精神发育迟滞,曾有两次不良记录 女孩家属提出20万元精神赔偿,精神疾病犯罪引思考

  11岁的女孩小琴(化名)放学独自回家途中遇害,疑犯经鉴定为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案发时,小琴已经跟妈妈一般高,家里还有一个听力受损的弟弟。3月18日,该案在西乡塘区法院开庭审理。小琴的父母提出了37万余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要求。对小琴母亲刘某来说,乖巧懂事的女儿再也不能回来了。“你看她的照片,那么乖。” “如果他的家人能好好监管,我女儿怎么会遭这样的罪!”说完,刘某的泪水再次滑落。

   遇害:11岁女孩放学回家途中失踪

  3月18日上午,该案宣布开庭,小琴母亲刘某早就泪流满面。

  2011年9月29日早上,刘某像往常一样将11岁的女儿送到学校上学。小琴从学校到家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到了中午12时30分,按照往常,小琴早就回到家里了。可是,刘某一直没等到女儿,却接到了丈夫的电话,说小琴已经离开学校。

  小琴父母发动了所有的亲戚在附近寻找,都没有发现女儿的踪迹,便到派出所报案。有人安慰说,是不是小琴放学后自己跑去玩了?刘某却很肯定地说“不可能!”。因为小琴从小就乖巧懂事,不用父母操心,绝对不会自己偷偷乱跑出去。

  排除了女儿独自去玩的可能,夫妇俩想到有可能是遭遇车祸,或者绑架。

  经过两天的煎熬,同年10月1日下午,刘某彻底被噩耗击溃。有市民在去往天雹水库的一条小路上,发现了小琴的尸体。民警全力展开侦查,其中包括在曾有前科劣迹的人员中进行排查。

  就在警方排查到西乡塘区某村的赖某时,他居然主动描述了自己杀害小琴的过程。

  32岁的赖某从小脑部发育迟钝,经过鉴定为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他曾有两次不良记录:2002年,他涉嫌强奸被捕,后因他被鉴定为无行为责任能力,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2008年,他用一块砖头击倒骑车经过的一名女性,并脱光其衣服,被人发现后逃离现场。但也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

  赖某在公安机关供述的一些情况,跟民警现场勘验的情况大致相同。同年12月1日,赖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检察机关不予批准逮捕,并决定对其取保候审。今年1月30日,检察机关决定改变强制措施为逮捕。

  难题:行凶者为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根据赖某的供述,案发当天,他一个人到相思湖玩,回来时在秀厢大道天雹水库路口附近时,看到了放学后独自回家的小琴。赖某一路尾随,后来趁机从小琴身后用手勒住她的脖子。小琴刚叫了一声“救命”,就被他捂住了嘴巴。小琴在挣扎过程中,咬到了赖某左手食指。但赖某越勒越紧,后来改为用双手掐住小琴的颈部,小女孩最终停止了呼吸。

  赖某将小琴身上的衣服脱掉后,一通乱摸。后来他怕被人发现,环顾四周后,在附近垃圾堆捡了一件衬衣盖上了尸体,并将地上的树叶、杂草也盖了上去。做完这一切,他离开现场,步行回到了家中。第二天,南宁市下了大暴雨。直至10月1日,小琴的尸体才被发现。

  经过鉴定,赖某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为限制行为能力人。3月18日该案开庭,赖某在法庭上精神尚可,对法官、公诉人的提问都有所反应。但他却当场推翻了自己在公安机关的供述,称自己没有杀人,也从来没有见过小琴。赖某还说,当时是民警叫他承认杀人。

  对此,公诉人很快用一段审讯录像,驳斥了赖某的说法。这段录像被当庭播放。在这段审讯录像中,赖某能说出自己亲人的名字,并能从三组照片中辨认出小琴。他还和民警逐一说了很多作案细节。

  公诉人称,以赖某的智力发育状况,根本不可能受教唆,说出这么多作案细节。而且他是在公安排查阶段,自己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根据他当时的智力情况,刻意说谎的可能性很小。

  公诉人指出,虽然赖某因智力低下,无法确切说出案发当天的日期,但能说出是当年“国庆节前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经过调取当年国庆前后的天气情况,证实9月29日当天只有零星小雨,第二天转为大暴雨。这和赖某所称的“国庆节前一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很吻合。

  思考:如何有效制止精神疾病犯罪

  小琴家属提出了37万余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要求,其中包括20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刘某认为,如果赖某前两次犯事,其父母和有关部门能马上加强对他的监管,女儿也不会遭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一定让他们给予赔偿。我这可爱的女儿那么懂事,就这样没了。”她说完后失声痛哭。

  赖某的辩护人也提出,被鉴定为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赖某,之前发生过类似的行为,如果之后这种行为倾向能得到有效的制止、监管和治疗,或许就不会再次发生这种行为,避免惨剧。他认为类似的事情,应引起社会、家庭的深刻反思。

  公诉人指控赖某犯故意杀人罪,提出了有期徒刑15年的量刑建议。公诉人指出,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是指童年期明显发育迟缓,但多数可在某种程度上学会独自照顾自己,并获得足够的交往和学习技能。成人则需要不同程度的支持以便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将择日宣判。

  案件背后 “提醒其他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独自回家

  提起女儿,小琴母亲刘某掩不住内心的悲伤。刘某夫妻育有一双儿女,上六年级的小琴是姐姐。小琴的弟弟从小被查出没有听力, 刘某独自在家带着两个孩子,比常人花费更多的心力。家里为了弟弟花掉很多的钱,经济一直拮据。后来考虑到弟弟上了幼儿园,小琴也快要上初中。刘某决定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

  没想到才工作了一个多月,小琴就遭遇了意外。刘某说,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亲自接送小琴上学放学。只在一个多月前,才变成去上学时送,有时放学让她自己回家。就在小琴失踪那天早上,刘某还亲自送小琴去学校。她很清楚地记得,途中小琴说:“妈,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我帮你拔。”刘某考虑到在车上的安全,没有让女儿拔。万万没想到,这竟是自己和女儿最后的亲昵时光。

  “从家里远远都能望见学校,哪里想得到……”刘某无法用语言表述此时有多后悔,只是一直流泪。小琴上学放学都是大白天,路虽然偏僻,但是不时有车经过。他们平时主要交代小琴要注意交通安全。而小琴的交通安全意识很强,平时看到刘某过马路,她还提醒妈妈不 要闯红灯。因此刘某根本没想过路上会有问题。

  当初刘某想让小琴上更好的学校,让她跨地段去上小学,村里几乎没有小伙伴可以结伴回家。她说:“现在说什么都无法挽回。我希望提醒其他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独自回家,上学放学一定要接送。

  女儿的遇害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刘某完全不敢想未来。她说:“我现在只有努力教弟弟学说话。

  由于家里弟弟的情况,小琴从小就很听话,从不贪玩,平时的学习和作业也从不让他们操心。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小琴懂事之后,更加贴心。有一次到了刘某生日,她自己都不记得,小琴还专门到附近买了一个蛋糕,给她庆祝生日。弟弟从小听力受损,但一直有姐姐陪伴长大。现在他只要一想到姐姐,就会流眼泪。性格也变得胆小,不敢独自睡觉。 (记者 梁侦 通讯员 蔡梦婕)

编辑: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