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虎”触动中俄跨界保护“神经”

12.12.2014  23:02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刘恺 张言 王凯)近期,从俄罗斯越境到中国的两只放生东北虎“库贾”和“乌斯京”引发高度关注,也为中俄联手保护东北虎提出更多思考。

   作为俄总统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贾”身上不乏明星光环。“乌斯京”到中国做客后,因多次捕食家禽家畜并与人类对视,同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库贾”和“乌斯京”迅速成为吸引眼球的“明星虎”,多少有些出乎俄方的意料。专家透露,对于联合保护东北虎来说,这是一次“突发事件”。

   一直帮助中俄沟通越境老虎信息的“无国界河流”国际联盟协调人叶甫根尼·西蒙诺夫对新华社记者说,俄方在实施该野化项目之初,没想到东北虎会进入中国境内,因此事先没有与中方协调。

   尽管没有提前沟通,但中俄已有的交流机制为开展合作提供了保障。两只老虎身上的卫星定位设备使俄方能捕捉其活动足迹,并将位置信息告知中方,中方随后跟进监测保护和科学研究。

   事实上,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老虎跨境活动已是常态。中俄专家呼吁,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体“明星虎”上,更应关注对此类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保护。

   不过,此次“放生虎”到中国串门的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仅能为中国进行东北虎野化和野外放生提供借鉴经验,也为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提供鲜明佐证。

   东北虎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东北虎在中国小兴安岭、俄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西部几乎绝迹。而“库贾”此次在小兴安岭长期逗留,为恢复当地野生虎种群带来希望。

   俄东北虎野化训练项目负责人、俄科学院生态和进化研究所副所长维亚切斯拉夫·罗日诺夫介绍说,俄方从2008年起在远东地区实施东北虎康复和保护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在中俄边境地区重新恢复野生虎种群。而“库贾”来到中国所穿越的走廊,正是两国打算在中国小兴安岭与俄自然保护区之间建立的生态廊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的迫切性。

   中俄专家建议,为了帮助东北虎更安全地穿越国境,应把黑龙江嘉荫、萝北的自然保护区与俄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的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两国学界还在讨论建立完达山地区跨界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

   目前,在吉林珲春、黑龙江完达山地区、俄滨海边疆区等东北虎分布较多的传统地域,中俄双方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但虎类栖息地被切割的“孤岛化”问题严重,对种群繁殖、基因交流极为不利,中俄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势在必行。

   今年5月,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应继续就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跨境自然保护区等开展建设性合作。

   “中方参加该工作组的人员主要来自环保部,但野生动物的主管部门是国家林业局。职责上的不对称对开展动物保护合作不利,俄中双方还应就建立跨境保护区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阿穆尔分部负责人尤里·达尔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