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七星岩毒气弹下的幸存者讲述逃生经过

03.06.2015  14:54

  黄海潮老人

  ( 口述:黄海潮 整理:王文胜 梁 倩 )

  简介:黄海潮,广西全州县全州镇人,1920年9月出生,1938年入伍,1940-43年在黄埔军校独山分校18期学习,1943年10月到74军57师报到,参加了常德保卫战。同年回到广西加入31军131师391团输送连,参加桂林保卫战,是桂林七星岩毒气弹下的幸存者。1945年加入新1军。军衔:少尉。

  我1920年农历9月出生在全州县全州镇大新村委车田村。家中父母都靠种田为生,有兄弟姐妹4人,我排行第三。1938年冬天,我还在大西江读高小,听说日本人打到中国来了,占领了我们大部分土地,听说广西省政府在桂林招收学生军,当时学生军官兵大多属热血青年,都是抱着报国杀敌的理想而投身军营的,我就报名参加了。我们作为学生军在南宁培训学习, 不久,我被分配到第46军175师523团3营7连当指导员。1939年参加了昆仑关战役,1940年我考到当时在宜山办学的黄埔军校第4分校18期步科继续学习深造。军校有4个分科:无线电通讯科、炮兵科、工程兵科、步兵科。共办了第17、18、19期

  黄埔军校第4分校全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始建于1927年,原址在广州燕塘,前身为陈济棠创建的燕塘干部学校。1936年夏,余汉谋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取代陈济棠,蒋介石派陈诚、陈芝馨接收燕塘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兼任校长,陈诚兼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轰炸广州,1937年12月,全校迁往德庆。1938年由德庆全校官兵家属7000余人迁至宜山县境内办学,由韩汉英任主任,谢婴白为副主任。1941年2月初,黄埔军校第四分校由广西省宜山县迁至贵州省独山县。校部设在城东北5公里的铜鼓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