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教授毛笔制作 小朋友亲手制作书写父爱
罗老师示范整个制作过程
脱脂,把毛料浸泡在灰水中。记者 宋延康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陈蕾)一支小小的毛笔,从最初的选择原料到执笔之人蘸墨书写,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制作者的热情与执著。昨日,广西民族博物馆特别举行了“制作小小毛笔,书写大大父爱”活动,通过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让观众认识到毛笔的珍贵和其承载的文化底蕴。
说起宾阳大罗毛笔,就不得不提及一段口耳相传的故事。相传宾阳大罗毛笔制作工艺是宋朝皇祐五年(1053年),大将狄青在南征时从北方带领一批能工巧匠驻扎宾阳而发展起来的。此后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大罗村全村都会杀牲纪念造笔先师蒙恬,称之为笔会节,这一习俗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
作为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今年63岁的罗儒供已经与毛笔结缘50余年,不仅精通祖传的全部制作工艺,还经常到外地与同行和书画家们交流,由他制作的宾阳儒供笔正是因四德俱全被书画界誉为“神笔”。
“一支好的毛笔要具有四德之美,包括尖,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笔毫充足圆满如枣核;健,笔腰有弹力。”一番简单的介绍之后,罗儒供开始向观众展示大罗毛笔制作技艺。
从毛料挑选、分类到拔毛、脱脂,从翻毛到做笔头、扎线、焊笔,在罗儒供的巧手之下,一支毛笔逐渐成形。展示过后,观众们开始尝试学习几个制作毛笔的步骤,包括拔毛、做笔头和扎线。虽然这些步骤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可见制作一支好的毛笔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反复不厌其烦地练习和良好的悟性。
活动的最后,小朋友们还用亲手制作的毛笔泼墨挥毫,虽然字迹尚显稚嫩,但通过书法展示的形式,小朋友们抒发着自己对父亲的浓浓爱意,给父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