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为官不为”需三剂良药

02.06.2015  14:4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等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措施,党风政风明显得到好转。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为官不为”这个老问题又有重新浮头的迹象,比如一些干部嘴巴上说的是“不要管那么多事”,心里想的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工作方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放任这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风气不管,必然会有损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

  要让干部“”起来,就必须挖出干部们“不想为”的病根。说到底,干部“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总开关没有拧紧,理想信念淡薄,私心杂念多,缺乏担当精神,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一个“”字:怕工作做得多了,问题出的多,领导批评多,得罪人也多。如果不从思想上解决好干部们的“不想为”,那么干部自然不会“”。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优良传统教育,警示教育,能力培训,让干部们能够时时刻刻把党的原则,国家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消灭思想上存在的私心杂念,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发自心底的“想干”“愿意干”“主动干”。

  要让干部“”起来,就必须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像温顺的绵羊一般,前怕狼后怕虎,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的干部队伍能有什么战斗力?能实现什么理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得发挥好表率作用,要带头学习、带头反思、带头整改,在工作中要有“横刀立马”“敢于亮剑”的干劲,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能安于现状、不能乐享太平、不能碌碌无为。

  要让干部“”起来,就必须要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一方面要给那些想尽办法“打哈哈”的干部敲敲警钟,对于“为官不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另一方面要重用那些有血性、有豪气、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有机会在关键岗位上挑起重担。对干部考评体系也要进行完善,只有建立一套让老实人不吃亏,让老好人不得利的干部考评体系,才能激励干部们勇挑重担,促进干部们想干事、愿干事,真真正正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王奕凯)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