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之城的文化乐章 ——广西防城港公共文化建设特色凸显
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边防派出所开展“小小解说员”活动。 何秋红 摄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谦受图书馆的修复工程已进入尾声,很快将重新开馆,延续文化传播和文化育人的使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博物馆馆长张畅指着眼前的市级保护文物告诉记者。
这座中西合璧的谦受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是当时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陈济棠出资兴建的,以纪念其父“敬教勤学”“兴起乡邑文化”的遗教。2015年下半年,谦受图书馆启动修复工程,计划竣工后作为防城区图书馆的流通站向学生免费开放。“足不出学校,就能阅读海量图书,我很期待。”谦受图书馆的开放是防城中学的学生们非常关注的一件事,一名高一学生向记者如此表达自己的心情。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防城港市文化发展的一次契机,自从2015年成为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防城港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迅速升级,文化阵地迅速扩大,文化触角延伸基层,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以“文化有缘”为主题的公共文化建设乐章。
四级文化设施网提供便利
每天早上9点,防城影剧院的排练厅就已经没有空档了——这里从早到晚都活跃着群众文艺队的身影。红星艺术团曲艺队队长、70多岁的蔡勇告诉记者,这些文艺队伍的培训和练习把大大小小的排练厅都占用得满满当当。“防城区文化馆即将迁入新建成的珠河文体活动中心,届时防城影剧院与珠河文体活动中心新旧两馆同时启用,将给业余文艺队日常活动和文化馆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便利。”防城区文化馆馆长龙相春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防城港市这些年的建设重点。自示范区创建以来,防城港市已先后投入近6亿元,新建了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设施,搭建了一张遍布市县乡村的四级文化设施网,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主任许大俭介绍:“防城港计划实现6个‘百分百’目标,即市、县两级图书馆100%达到三级馆、文化馆100%达到三级馆、乡镇文化站100%设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五个一’100%建成、农家书屋100%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100%完成。”
多彩群众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落日余晖铺洒大地,江平镇城北社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依旧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有书香满屋、歌舞蹁跹,还有球赛精彩、丝竹悦耳。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城北社区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戏台、篮球场、足球场、小广场、健身器械等公共设施应有尽有。“有了便利的基础设施,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城北社区支部书记莫晓东介绍,近年来,社区组建并发展了社区老年乐队、京族业余舞蹈队、老年曲艺队、青年足球队等9支文体团队,围绕重大节日、庆典,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知识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以便利的文化设施网为基础,防城港市提出了建设“一城一品”的群众文化体系,持续组织开展“欢乐西湾”“明江之夜”“边城欢歌”“国门歌台”等广场文化活动,培植和活跃广场文化。同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音乐剧、儿童剧、音乐会等文化精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培育市民文化消费意识。如今,市民不仅形成了看演出、听音乐、看展览、看比赛的文化娱乐常态,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群众活动平台更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展示和欣赏的通道。
特色文化品牌服务“边山海”
5月,北仑河畔,凤凰花开似火,小小解说员李浩桓带领着东兴市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参观了防城港边防支队东兴边防派出所,展开了一堂活泼有趣的国防教育课。东兴边防派出所改变以往国防教育的旧模式,从今年3月份起培训了10名小小解说员,让被动教育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东兴边防派出所教导员黄宝告诉记者:“我们主动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一员二队三赛’(小小解说员、文艺队、国旗护卫队、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以文化促国防,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防城港的特殊区位对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更承担着爱国固边、推动文化走出去、塑造国门形象的重要责任。”许大俭表示,“五缘”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也是防城港打造边海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
什么是“五缘”?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防城港紧紧抓住与东盟国家的独特区位优势,展开了以“地缘相接、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防城港在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建设了一批“边海文化村”和“国门文化示范村”,并与新华书店合作共建“国门书店”,打造边境口岸“板车书屋”服务点,完善“海上书屋”,开展文化下军营等系列活动,让文化服务延伸至边防国境。同时成功举办了中越边民大联欢、中越青年“界河对歌”、防城港市海上国际龙舟节、“魅力东盟·走入中国”等多项活动,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文化、体育的“新丝路”。此外,防城港还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京族哈节、瑶族盘王节、“三月三”等民俗节庆活动中,打造具有防城港“边山海”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