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厅帮扶贫困村设立“桂绣坊” 脱贫攻坚使出“绣花功夫”

02.08.2018  03:34





现在广西博物馆老师在桂绣坊教我们绣柿子和莲花图案,是百事大吉,好事连连的意思,希望今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村民梁青兰喜悦地向大家讲述她所绣制的绣品含义。

唤醒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技艺。7月29日,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日万和凤立村代表共同为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桂绣坊”揭牌。

该工坊由广西文化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演艺集团共同帮扶设立,采用“博物馆+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帮扶模式。项目前期,由村民合作社提供建设用地,并发动组织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参加培训和刺绣活动;由广西博物馆与合作商家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负责刺绣技艺的培训内容、培训课程。项目后期,由合作公司负责产品回购和市场销售。

2012年至今,在广西文化厅的部署和协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多次民族织绣培训班,2016年至今已在昭平县黄姚镇开展多轮培训。共向来自黄姚镇凤立村及周边村落的41位群众传授广西民族传统刺绣技艺,制作精美绣品,打造“桂绣”品牌。

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表示,桂绣综合了广西本土壮绣、苗绣、侗绣、瑶绣等11个世居民族刺绣特点,博采众长,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升华。“桂绣坊”作为展示和培训基地,既可以有效传承各民族的传统织绣工艺,也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项目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拯救,拓展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