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准发力,扶贫成果喜人

08.12.2016  21:08

2016年12月4日上午,广西博物馆举行了文化技能扶贫暨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班结业作品展览开幕式,同时进行的还有凤立村精准扶贫特产专营店的开张及新一期的织绣培训班开班。自治区文化厅副巡视员谢日万,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责任处室的负责人,以及凤立村扶贫责任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活动仪式。广西博物馆职工、与活动相关的主办单位、社会团体、文化企业的代表以及社会观众等也参加了活动。

2016年以来,在自治区文化厅的指导下,广西博物馆、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4家凤立村扶贫责任单位,针对凤立村的实际情况,合力开展多项扶贫活动,经过大半年的积极努力,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开张门店,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凤立村的4家帮扶责任单位,及时发现该村的农副产品优势,共同提供启动资金筹备精准扶贫特产专营店。在一个多月的试业中,来自凤立村的农副产品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欢迎,北京等地的公司也远程订货。目前,共销售红薯5000多斤,大米1000多斤,山芋800多斤,黄豆600多斤。扶贫特产店的开张,以及目前正在同步筹备的网店,都有助于凤立村发挥农业优势,为农副产品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销售渠道。



签订协议,激励学员脱贫致富

在织绣培训黄姚班中,来自凤立、马圣、白山、新寨、阳朔等5个贫困村的41名农家妇女参加了“文化技能扶贫暨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为期3个月的桂绣培训结束后,她们掌握了桂绣的初步技能。培训后的结业成果在广西博物馆“绣里八桂——文化技能扶贫暨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学员作品展”中展出。为农家妇女专门举办的展览尚属首次。


展览开幕式上,5名优秀学员受到了表彰,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当场与10名学员签订合作协议,也借此契机与上海意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他们的合作将为学员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这也是扶贫责任单位落实学员作品的进一步研发、销售,确保学员增收致富的一项有力措施。


自治区文化厅副巡视员谢日万在此次活动的讲话中指出,结业作品展览并不是意味着学员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新起点,他希望学员们继续巩固手艺,提高技能,同时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教授和引领更多的村民通过文化技能发家致富。

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表示,今后还将与其他3家后援单位联合文化企业跟踪支持,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与销售机会,继续巩固成果,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应广大群众要求,广西博物馆在巩固前几期织绣培训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今天在南宁再次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