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思想 新目标 新征程
11月27日,全市多个部门负责人围绕实体经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关键词,畅谈如何学习贯彻《决定》,让十九大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力量,共同开创南宁改革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实体经济
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决定》明确,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市工信委将把十九大精神及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用全产业链思维,以强链补链延长产业链为切入点,加强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汪东明表示,要统筹推进发展壮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各类产业协同互促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首府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一大亮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工信委将利用中关村引进的一批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加快我市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南宁制造”向“南宁智造”跨越。同时,应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全市公共智慧工业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加快建设南宁富士康、南南铝加工、广西中烟、南宁糖业等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和高新区、邕宁新兴产业园、江南工业园等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园区,让“南宁智造”成为南宁工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关键词:创新驱动
让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对于创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丁伟认为,南宁市作为西部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人才、资金、产业,要提高经济综合能力,必须在理念上、战略路径上、具体政策措施上与发达地区的最先进经验做法实现高位对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创南宁改革发展新局面。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是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位对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成功示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也是这类典范。”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创新典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施创新之策、行创新之举、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让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具体来看,要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瓶颈制约;继续围绕“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思路,稳中求进,以降成本为重点、补短板为关键、优产能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深化跨区域协同合作模式,增强引领支撑能力;构建产业生态闭环,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决定》从全市实际出发,制定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这一《决定》令人倍感振奋。要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敏说。
贯彻落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杨敏认为,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必将引领新时代农村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市农委要学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开展“三区三园一体”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