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喜喜连长”半个世纪的“民族团结情”

28.05.2015  18:40

  中新社新疆和田5月28日电 题:新疆兵团“喜喜连长”半个世纪的“民族团结情”

  中新社记者 陶拴科

  位于昆仑山脚下的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有位被称为“喜喜连长”的张永进,在方圆百公里,知道“张永进”这个名字的人甚少,但一提起“喜喜连长”却无人不晓。

  现年61岁的张永进身材瘦小,肤色黝黑,为人亲和。因小名叫“喜喜”,又常给人带来喜事,当地各族民众亲切地称他为“喜喜连长”。他曾在一牧场的一连、二连、三连任过兽医、卫生员、会计、连长、指导员。

  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三面环山,距离新疆兵团十四师师部和田市220公里,是新疆兵团最偏远的一个高寒山区,九成职工都是维吾尔族。张永进刻苦学习维吾尔语,不仅能讲维吾尔语,还能用维文写材料,从事汉维文字翻译。

  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全能医生”的张永进的先进事迹,传遍了一牧场及周边乡村,当地的维吾尔族干部职工群众都以和他交朋友为荣。

  3岁时,张永进离开老家甘肃,跟着姐姐来到新疆和田地区的新疆兵团十四师一牧场生活。12岁时,跟一连的牧工买买提·库尔班一起放羊,同吃同住。从那时起,大家都习惯叫他的小名——喜喜。

  为了能和维吾尔族职工沟通,他一直坚持自学维吾尔语,渐渐地便能用维吾尔语开会、入户走访,也成了牧民家里的常客。

  1988年,张永进当上了连长。冬天,大雪封山致使路断,许多职工家里也快断粮,了解情况后,生活并不富裕的张永进自己出钱,买了一辆毛驴车,装满馕及被褥,独自赶车进山。牧区职工大多生活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山区,在大雪封山的牧民居住点来回奔走了两天两夜,帮助24户职工度过“饥荒”。

  那时起,“喜喜连长”的名气越传越开,就连周边十里八村的少数民族群众提起“喜喜连长”,都会竖起大拇指,道一声“亚克西!(维语,意为‘好’)”。

  2003年起,张永进与牧场连队职工吐逊·巴特结为扶贫对子,买来5只扶贫羊帮助他发展。在他的建议下,吐逊先后买了承包地边的一座小院和10亩核桃林。4年后,吐逊·巴特的羊发展到30只,去年核桃开始挂果,树下还种了麦子、玉米和苜蓿,苜蓿地和核桃园进入丰产期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人民币。从春到秋每个星期,张永进都要骑摩托车跑38公里山路来吐逊·巴特家帮忙。

  张永进的善良和热心在当地有口皆碑,虽然收入并不高,但谁家有个急事难事,只要他知道,必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在牧区走访时,看到穷人就心酸,有时候看到没有穿的老乡,就随手把衣服脱给他们;看到拮据的家庭,身上有多少钱就顺手全给他们了,我留下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