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孕育新希望
面对当前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以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悄然崛起,日益成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股关键力量。在日前出炉的“十三五”中国经济首份“半年答卷”中,新经济的表现颇为“抢眼”。
伴随着新产业的蓬勃发展、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双创”热潮下市场活力的进一步激活,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孕育与积聚。“新意”盎然的中国经济,不仅让人感受到阵阵“暖意”,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直面困难与挑战的信心。
新产业蓬勃发展: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诸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依然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出新经济的独特魅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0.2%,较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发展,上半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26.4%、22.3%以及12%,显著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
除此之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同样实现快速崛起。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1.8%,较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目前,不少省市也已着手积极布局相关产业发展。据了解,在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被列为未来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而备受瞩目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将是未来规划的重点项目,预计到2020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规上总产值超1.1万亿元,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以传统汽车产业为例,201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整体增速为6.0%,较一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而同期,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却在市场销售火爆的带动下,实现产量的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88.7%,较一季度加快8个百分点。同样的情况也可见于我国电视产业之中,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电视产量实现同比增速20.5%,显著快于同期彩色电视机产量整体增速7.5个百分点。
一系列数据表明,高技术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品,已悄然成为引领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生力军”。在国家统计局主要工业产品统计中,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达28.2%,领跑装备类产品。
而有着“空中机器人”之称的无人机也实现了一次“逆风飞翔”,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年内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已经达到400余家,占据全球范围内70%的市场需求规模,其中我国民用无人机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
此外,在家电、电子类产品中,与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光纤、光缆、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也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8.2%、17.6%、28%和17.1%。
新业态突飞猛进:汇聚结构转型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以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汇聚起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兴消费业态的典型代表,网络购物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2.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让快递业成为新兴业态中的一匹“黑马”。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继续保持前期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快递业务量预计累计完成131.4亿件,同比增长55.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的快速成长在支撑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快递业新增就业岗位突破100万个。
同样在促就业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的还有时下以滴滴出行平台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网络约车。根据滴滴出行平台发布的《2015-2016年移动出行就业促进报告》,截至2016年4月,在滴滴出行平台上从事专快车、顺风车以及代驾的司机人数已达1330万名,其中不乏女性群体、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及艰苦创业者等。
而诸如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新兴业态在促就业、惠民生的同时,也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实惠的“新服务”,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朝向消费驱动转型升级。据移动互联网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相关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231亿元,约等于去年前三季度之和,环比增长55.5%,增速为近几季最高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此外,从服务业重点领域来看,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也都实现较快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8%、12.3%和12.2%。
与此同时,上述这些新兴行业也成为资本竞逐的热门领域。其中在高新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今年1-5月同比增长305.9%、67.9%和34.9%。
新主体加速孕育:点亮中国经济新希望
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等政策措施向着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中华大地持续涌动,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均得到显著激发与释放,成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新增市场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稳增长与促就业等方面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1.9万户,同比增长28.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刷新去年纪录。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1.2万户。
市场主体的“井喷式”增长,在吸纳就业的同时,也使得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从国家工商总局今年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新登记企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数量分别为21.5万户、64.7万户和357.8万户。其中,第三产业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4.5%,大大高于第二产业6.3%的增速。特别是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顺应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相关行业领域,新登记企业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大众创业”的激情被“点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也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影响下,全社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创新成果增长迅猛。数据显示,前5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4.4万件,同比增长49.2%。
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影响并引领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内涵与质量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在当前中国经济换挡升级、引擎更迭的关键时期,这股加速崛起积聚而成的新动能,不仅在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支撑作用,也昭示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广阔前景。(记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