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湿地旅游"养在深闺待人识" 喀斯特湿地具特色
滨海湿地壮丽大气,喀斯特湿地别具特色,湿地保护区生态宜人
广西湿地旅游 “养在深闺待人识”
东兰坡豪湿地。
上林东红湿地。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陈春栩 文/图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湿地旅游引发关注。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区内的湿地旅游资源虽然称不上丰富,但胜在类型多,尤其喀斯特湿地别具特色
1
资源齐全
喀斯特湿地有特色
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南国早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区野生动植物和保护区管理站方面了解到,国家林业局在2009~2013年组织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80403.9万亩),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6块,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77处,建立湿地公园468处。
调查显示,广西8公顷(含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为75.43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18%。其中自然湿地53.6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71.1%,人工湿地21.77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28.9%。
而在广西的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25.9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4.3%;河流湿地26.89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5.7%;湖泊湿地0.63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8%;沼泽湿地0.24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3%。
自治区野生动植物和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杨焕兴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区内的湿地旅游资源不算丰富,但类型多样,滨海、河流、湖泊、沼泽类的湿地都有,喀斯特地貌湿地更是别具特色。对于游客来说,这些都是颇具看点的景观。
2
“地球之肾”
湿地生态清新宜人
据了解,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之美,首先在于其原生态、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和多种多样的野生陆生、水生动植物。
但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一般的市民、游客显然对湿地这一形态并不太了解,旅行社也少有强调湿地行程的旅游产品。事实上,不管是在区内还是国内,把湿地特色做出大名气的景区也并不多。但只要去过部分湿地旅游的游客都表示,对这种形态的旅游感觉很不错。
南宁游客周女士到过国内不少地方旅游,但其中只有两个湿地景区,就是杭州的西溪湿地和河北的白洋淀。
周女士表示,在她的印象中,湿地旅游一定是和船有关。坐着小船在湿地中穿行,“一路都很休闲、很清新,而且周边总有东西可看,还可以近距离感受粉蝶翩翩、蝉鸣蛙叫、鸟飞鱼跃,不像一般的湖上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也不像那些上山下海的景区那么累这么折腾,感觉还是挺好的”。
南宁市民方先生说不久前刚刚跟朋友造访了上林的东红湿地,可用“风景如画”来形容。方先生表示,当时他们几辆车是去玩山地穿越的,没想到开过一片山地之后,忽然到了一个湖边,湖中有一条长长的多拱老桥,岸边的树叶开始泛红,配上蓝天、白云、群山,真是美不胜收。
杨焕兴告诉记者,湿地公园和保护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自然的生态:水质好,自然环境好,生物丰富多样,如一些鸟类、植物都是在特定湿地保护区才能生活。而这些生物能生活在这些湿地,又反过来证明湿地的自然环境极好,对于看惯了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人造景观的人来说,这样自然的景观相当美。尤其区内不少湿地都是喀斯特地貌中形成,又与喀斯特石山相得益彰,比起国内一些知名的湿地景区其实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