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推行生态养殖 建设宜居乡村
“生态养殖进村”“农村改圈工程”——在“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建设中,这两项工作分别列入“产业富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成为我区水产畜牧兽医部门2017年的重点任务。今年要实现的目标是: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比率达30%,创建生态养殖助农增收合作社示范点500个以上,创建示范村100个以上;完成农村“楼上住人楼下养殖”人畜混居畜圈改造5万户。
实施生态养殖进村行动
按照各地自报的2017年创建任务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制定的验收工作方案、评分标准和申报流程,各地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级生态养殖助农增收示范点、示范村,打造示范样板,发挥示范效应。
实施农村畜圈改造工程
对“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的人畜混居现象开展治理,以屋外建设独立畜圈为主,完善储粪房、沼气池或储液池配套设施,加大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通过改造,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减少蚊蝇、恶臭,降低人畜共患病风险,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宜居舒适程度。各地严格按照《农村“改圈”工程技术方案》建设独立栏舍,细化“改圈”工程验收标准,按照验收标准验收项目。
推广应用微生物技术
各地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将微生物技术贯穿应用于整个养殖过程:一是用微生物(益生菌)发酵饲料,建立动物肠道良性微生物菌群,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减少兽药用量,改善产品品质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清除和抑制养殖环境有害病菌的滋生,降低动物疫病风险。三是用微生物发酵畜禽粪便,降解粪污的有机物质,有效抑制粪污腐臭和苍蝇蚊虫滋生,利于生产无害、高效的生物有机肥。四是用微生物制剂或微生态制剂拌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调控水产养殖(育苗)水质和处理水产养殖(育苗)废水等。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指导养殖企业建立微生物扩繁车间,对微生物产品(制剂)进行扩繁2~3次,降低养殖成本。
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养殖业主积极探索和总结经济、实用、高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生猪生态养殖有“微生物+全封闭高架网床模式”“微生物+半封闭高架网床模式”“微生物+低架网床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粪”模式等。肉牛肉羊的生态养殖模式,重点是“微生物+发酵饲草料+发酵垫料+透光天面”等模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为“微生物+养殖水体”。
这些生态养殖模式有以下共同点:一是应用微生物技术;二是从源头控制水污染,清洁栏舍不冲水,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等;三是建设标准化设施,使栏舍、空气、温湿度等养殖环境适合畜禽生长要求;四是防止养殖排泄物污染环境,空气臭味、苍蝇蚊虫明显减少;五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生态养殖改造和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
在摸清辖区规模养殖场底数和情况基础上,各地采取“一场一策”方式,编制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试行)》、《广西渔业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要点》、水产养殖(育苗)废水治理设施建设技术要点、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验收评分标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等要求,全面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规模养殖(育苗)场生态养殖改造建设,主推高架网床栏舍、滤食性鱼类和贝类等碳汇渔业生态养殖、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网箱养殖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按照畜禽生态养殖年度任务,开展生态养殖场创建和认证工作,扶持创建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基地。
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各地指导养殖业主开展栏舍生态化(节水控污)改造,指导养殖业主利用微生物发酵粪污,生产高效有机肥,提高粪污处理利用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行养殖粪污还田,引导养殖业主就近就地利用畜禽养殖粪污,或与种植业主(或有机肥生产业主,或农村能源业主)开展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合作,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