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网格化+社会共治维护食药安全
本报记者 奚振海
为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我区食药监部门实行了网格化+社会共治的监管模式,并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智能装备,把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推向深入。近日在柳州召开的全区城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暨网格化监管现场培训会传来信息:这些举措,使得我区食药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
网格化管理:
让监管触及每个角落
柳州市鱼峰区食品药品的网格化监管走在全区前列。该区依托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的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将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纳入社会服务管理单元网格,将辖区划分为城区一级网格、街道二级网格、社区(村)三级网格以及社区单元四级网格,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网格区域纳入网格进行日常监管。
网格化管理,既增强了执法力量,也延伸了监督触角。鱼峰区白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辖区有4.2万人,但监管人员加上协政员不过7人,执法力量不足。实施网格化管理后,该所拥有了一支50多人的网格员队伍。他们发挥“站岗放哨”的作用,成为监管的“眼睛”和“耳朵”,扫除了监管中的死角和盲点。所长张力明说,一年多来,网格员发现了半数以上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通过执法整改,辖区餐饮企业的持证率从35%上升到80%,以前无证无序经营的农家乐现在全部走上正轨。
网格化管理也在我区其他地方逐步实施。梧州市长洲区通过在乡镇(街道)落实一专三员(即食品安全监管专职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加强了监管力量。
智慧化装备: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人员紧缺、执法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我区各地食药监部门通过配备高科技装备,以智慧化、“互联网+”的思维,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柳州市鱼峰区、北海市银海区、南宁市西乡塘区等地的食药监部门,都给基层执法人员、网格员配备了执法终端等设备。通过执法终端,网格员可以将监督检查过程即时传输,执法人员对网格员上传的问题迅速处置,建立起了日常监管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实现日常监管无纸化、痕迹化、可追溯。
柳州市窑埠古镇商业区聚集了70多家餐饮店,难以做到人工实时监管。当地政府出资给这些餐饮店的厨房都安装了摄像头,所有制作食品的场景全部在古镇广场的大屏幕上“直播”,这样的曝光让商家有了自律的压力。此外,就餐的市民也可通过手机下载客户端,实现一边等菜一边实时查看菜肴的制作烹饪过程和后厨环境。
同时,后厨摄像头还与当地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信息化平台对接,可以做到实时抓拍,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能被自动抓取并上报系统。
社会共治:
让最关心的人参与进来
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中,消费者等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是最广泛、彻底和及时的。我区食药监部门正是通过健全监管机构,编织责任网络,逐步形成了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柳州市鱼峰区狮山社区组建了以买菜大妈为主力的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队伍,织成了广泛而严密的监管网。该社区党委书记欧霓说,大妈们最关注食品安全,又天天接触,所以对于志愿监管的积极性很高。社区里有位吴阿姨,隔三岔五就拿着自己买的菜,到社区快检室进行检测。
鱼峰区箭盘山食药监所则在窑埠古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吸纳物业管理队伍作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物业经理雷俊告诉记者,经营户的食品安全事关古镇的发展前景,所以物业公司积极性很高。但之前去管食品安全工作,部分商家会怪我们多管闲事,不理解、不配合。自从挂上工作站的牌子后,就多了一份威慑力,工作也顺利多了。
南宁市西乡塘区食药监部门也在社会共治上做了有益探索。谁最关心校园及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当然是学生和家长。该区从这个角度出发,聘请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作为义务监督员,对学校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据介绍,自聘请义务监督员以来,该区发现无证小餐饮小食品店5家,要求学校食堂整改1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