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物馆文化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文物专家为市民鉴宝忙

12.06.2016  19:37



文物专家对市民带来的藏品进行鉴定。


6月11日,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广西博物馆结合今年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邀请文物专家为市民免费开展民间收藏品鉴定咨询等一系列公众活动。

当天上午8时30分,广西博物馆大堂内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携带着各类藏品,在接待室外排队取号,静待专家对自己的“宝贝”进行“会诊”。上午9时30分,当“陶瓷类”、“书画、玉杂类”、“金属类”、“近现代类”的11名文物专家端坐台上后,鉴赏活动正式开始。

市民王女士当天是有备而来,不仅带来了祖传的一对玉镯,还带来了父亲留下来的一个陶罐。在玉镯被专家鉴定为有近200年历史的玉器后,她满心欢喜,又带着陶罐来到陶瓷类鉴定台前。两名专家捧着陶罐看了一会儿后,一致认定此物是清朝道光年间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嘱咐王女士妥善保管。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一名中年男子使了很大劲把他的3件青铜“宝贝”搬到专家面前,希望得到专家的肯定。只见专家掏出小圆镜对准其中一件青铜鼎的底部照了一下,摇了摇头:“如果是古代的青铜器,应该是繁体字,可是这里却是简体汉字,一看就是现代仿品。

文物专家表示,收藏者往往对自己的藏品寄予了很大希望,如果鉴定用语过于直接,可能会让收藏者有挫折感,所以他们尽量选用比较委婉的鉴定语,一方面鼓励收藏者了解更多的文物知识、享受收藏的文化乐趣;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明明白白地领悟自家藏品所具备的美学、历史与精神价值,而不是盲目地“藏宝”。

当天,除了专家为市民“鉴宝”外,还有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书画装裱技艺,现场对小型书画的手工装裱步骤进行展示;在民族文物苑壮楼,少数民族技师展示刺绣、坭兴陶、打油茶等非遗工艺;在民族文物苑锦屋,十几名孩子以“小匠人”的身份,体验织锦和坭兴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