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华侨发起“一碗饭运动” 掀抗日浪潮

18.08.2015  11:41

  1938年6月26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刊登了一则中国新闻,报道用一个版的篇幅反映了同年6月17日在旧金山唐人街举行的一场街头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为正处于抗战阶段的中国筹集善款,赈济灾民。

  这场街头运动,就是著名的“一碗饭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吸引了将近一半旧金山市民,而且还在全美多地产生联动效应,掀起支援中国抗日的浪潮。“一碗饭”的呼声后来还传至哈瓦那、伦敦、香港等地,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支援抗战形式,构成一条主战场外的抗战国际阵线。

  【每一个人的一碗饭】

  这场支援中国抗战的运动最初由美国医药援华会和旅美华侨团体于1938年在美国发起,目的是在美国民众和华侨中募集捐款,购买医药和医疗设备,支援中国抗战。组织方通过在美国多地进行展览、演说等形式的宣传,反映侵华日军的残暴、中国战区的难民惨状以及中国抗战的战绩,鼓励各族裔声援、支援中国抗战。

  之所以取名为“一碗饭运动”,是因为受到典故“漂母与韩信”的启发。组织方决定,用发售餐券的形式作为募捐赈济的形式,每一名认购者可以拿着餐券到指定餐厅吃炒饭一碗,而除炒饭成本以外的饭钱则用于赈济中国灾民、支援抗战。美国医药援华会解释说,“一碗饭运动”表明“美国民众助华,既非如市侩之流,专以利益交换为前提;亦无炫示富贵之心理,而使受者有耿耿不安之感焉”。

  但事实是,运动发起后,各种自发捐赠形式悄然兴起,认购餐券最终变成了一种标志,“一碗饭”成为了一种凝聚力。除“一碗饭”外,认购纪念章、登台义演、上街义演、时装表演等各种劝募形式兴起。在纽约,一些华人团体后来还自发建起救国血库,呼吁民众献血,救助中国战争难民。

  1938年6月17日,“一饭碗运动”正式在美国大中小城市同步启动,参加者估计超过百万。在纽约,大约3万人聚集在唐人街,华人社团组织武术表演、醒狮表演等,不少华人餐馆、杂货店、食品店、百货店举行义卖。在旧金山,活动者举行反日大示威,用飞机散发传单,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旧金山市长等也参加了一碗饭节食活动以示表率。还有侨胞扮成难民,执空碗一个,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一条命”的口号。

  《旧金山纪事报》报道:“这一天前往(旧金山)唐人街的参加者,不下20万人,各处通衢,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各项车辆均无法通行,警察亦束手无策,多数出口轮船,亦因之临时延期驶出。一日之中,共募得4.4万美元。”

  而在全美,这一天的“一碗饭运动”共募得善款大约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