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智慧环卫”显威力 垃圾桶暗藏“电子芯片”

17.06.2015  15:24

广西新闻网 日照6月16日讯(记者 刘清)16日,“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记者走进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探索“智慧环卫”的昌邑模式。

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刘清摄

物联网技术无源电子芯片。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刘清摄

垃圾箱上的电子芯片。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刘清摄

运输车上装有红外感应器和车载无线扫描仪。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刘清摄

鼠标轻点,便可一目了然地查看分布于昌邑市内的25000余个垃圾桶清运情况;足不出户,便能实时调度省内外70多个托管县市的城乡保洁工作……通过信息共享平台、遍布城乡的网络以及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昌邑康洁环卫集团实现了机械作业“信息化”、垃圾清运“数字化”和日常管理“智能化”。

垃圾桶藏芯片 倒垃圾只需10分钟

全市25000余个垃圾桶,如何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依靠昌邑环卫的智能系统,这已不是什么问题。

据介绍,在昌邑市各处垃圾清运点,只要接到指令,驾驶员和工人便迅速到达。只需约10分钟就可将几处垃圾桶倾倒完毕,倾倒过程中,运输车上的红外感应器和车载无线扫描仪同步对装有“电子芯片”的垃圾桶感应扫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装了“芯片”的25000余个垃圾桶,在LED屏上一览无余。在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186寸的超大LED屏幕上闪动着全局人员、作业车的运动轨迹,全局全天候工作情况一览无余。说起“智慧环卫”,该中心主任明洪盛侃侃而谈:“车有千里眼,人有顺风耳;到哪里有轨迹,干什么早知道,考核不用人,管理变静态。”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垃圾清运管理中为国内首创”,昌邑康洁环卫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言读介绍,集团为该市2万多个垃圾桶安装上电子标签识别码,建立“户口”档案,为所有垃圾运输车装备红外感应器、车载无线扫描仪。通过信息交换,将垃圾桶清运时间、次数传输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由调度指挥中心对全市垃圾桶清运实施24小时职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

“根据设定,城乡大小垃圾桶只要超过一天不倾倒,便会自动报警,指挥中心可通过管理平台的电子眼,实时账务每天垃圾清运情况,并根据清运信息及时作出调控。”张言读说,通过这个平台就形成了“一条龙”智能化管理链条,提高了清运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减少了投诉事件的发生。

“千里眼”“顺风耳”实现无缝监管

同时,昌邑康洁环卫集团为300余辆环卫作业车全部安装“千里眼”——GPS卫星定位终端,通过这一终端可以对每辆车进行24小时监管和调度,通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有效结合,能详细记录机扫、洒水、清洗等作业车辆的行车轨迹、出车时间、作业次数、作业里程、作业油耗等指标情况,对不按规定路线作业或超出规定作业区域的违规车辆及出车不出力实现预警监控,对机械化作业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又遏制了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如何实现指挥中心和一线工人的及时互动联络?集团为全部一线管理人员配备了“顺风耳”——对讲手机,该手机集“对讲呼叫+地图定位”于一体,对讲呼叫可实现单人呼叫、群组呼叫、框选呼叫、广播呼叫,既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也保证迎查/应急预案的及时响应与落实。手机地图定位功能可实现对城乡管理人员的即时定位,实时跟踪、轨迹查询、回放。有利于对外勤人员的工作监管和任务调度,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天网”实时监控建筑垃圾运输车

不仅是车辆管理监督实现“即时化”,对一线人员的监督调度也实现了智能化。“一线环卫工人工作时人人身上别着一片“考核”芯片卡,市里考核车不定期走街串巷,上面装有扫描设备,考核车所到之处,周边百米人员的所在位置都能显示,是否在岗一目了然。”董曰磊说。

据介绍,配备了写有个人信息的有源卡,为质检车辆安装电子扫描仪,扩大扫描半径范围至100米,通过有源卡和电子扫描仪信息交换将作业人员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及工作状态和行动轨迹等信息全部反馈到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人员的全面监控,为工资量化、奖惩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杜绝出工不出力、在岗不作为的现象发生。

与此同时,办公区、垃圾场及垃圾运输监控实现“可视化”。按照“控住两头、管住路上”工作目标,在全市市各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织密监控“天网”,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统管统运实时监控,强化了对建筑垃圾市场的管理,有效杜绝私拉乱倒、带泥上路等现象发生。在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同样安装监控系统,对进入垃圾场垃圾数量及填埋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在局内办公区等重要位置也安装了监控探头,加强人身及财产安全防范的管理。

据了解,昌邑市“智慧环卫”系统建立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人员、车辆、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情况的实时监督和高效调度,极大地提高了城乡环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