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春节后空巢家庭的生活:节日团圆过后冷清来袭

25.02.2016  11:31

  年过完了,孩子们陆续上学、上班。而从热热闹闹的欢聚氛围中一下又掉到空巢状态,对不少家庭来讲是有点难熬。父母们的心理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何度过这个“节后综合征”?子女们又该为父母们做些什么?连日来,记者走访柳州市的一些社区,倾听一些空巢家庭的故事。

  1、儿子一走,做啥都没劲

  “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他们一走吧,感觉家里一下子冷冷清清的!”家住柳州市潭中西路的胡女士大年初四把回家过年的儿子一家送走后,感觉心里空荡荡的,直到这两天,她才适应过来。

  胡女士今年68岁,儿子在南宁工作,虽然平时也会回家探望,但对于春节这个大日子,胡女士特别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我就开始准备了。”胡说,春节前半个月,她就在家里大扫除,把平时存放起来的衣被拿出去晾晒,以便孩子们回家后使用。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她就开始采购儿子、儿媳喜欢的菜肴,放进冰箱储存起来。此外,两个孙子喜欢的巧克力、变形金刚、烟花等,她也都提前在家里备好。

  不过,有一些事情胡女士不会提前去做,比如贴窗花、春联,“我都是等儿子他们回来后才贴,全家人一起才有过年的感觉”。

  团聚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儿子一家大年初四要去桂林岳母家拜年,之后就直接回南宁。在小区门口,胡女士微笑着挥手与儿子一家道别,但当儿子的轿车真正驶离视线,她脸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了,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匆匆赶回了家。

  “儿子走后我失落了两天,感觉家里一片冰冷。”胡女士说,那两天自己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连饭都不想做,就吃点剩饭剩菜应付一下。

  好在胡女士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一个人独自神伤两天之后,她联系了很多姐妹到家中聚会,把剩余的菜肴、零食一扫而光,再和大家去K歌驱散思念。

   

  外面下着雨,季女士独自买菜回来,有些孤单。记者胡来彦 摄 

   2、元宵一过,电话都不响了  

  “大年初一到元宵节,电话一个接一个,你看看,节一过,电话都不响了!”季女士独居在柳州市连塘路一老旧宿舍楼,过完年,热闹了一阵的家中又变得冷清起来。

  季女士今年78岁,记者刚开始和她聊天时,她很谨慎,但一聊开,话就不停,站在楼梯口跟记者聊了半个小时。季的老家在上海,上世纪50年代末她“支边”来到柳州,以工人身份从蔬菜公司退休,现在每月退休金约2000元。这几年,老伴和独子先后离世,她几乎流干了眼泪,现在眼睛看东西很模糊,但生活还能自理。

  季女士很讲礼貌,时不时就会说一句“谢谢关心”。一说起儿子会忍不住流泪,但说起孙子又呵呵地笑起来。她告诉记者,媳妇和孙子住在鱼峰区,除夕晚上,媳妇、孙子提着一大堆水果还有年粽,过来一起吃年夜饭。

  “一起吃饭,很热闹,他们待了一会儿,就走了。”季女士很注重过年,年前在家门口贴了新对联,买了年货。过年期间,在上海老家和武汉的哥哥姐姐,加上侄子侄女等一众亲戚,都跟她打电话拜年。

  “拜年的电话多了,初一一天都接不过来,一直到十五都有电话。”说到这,老人脸上笑开了:“那段时间还蛮热闹的。”平时,季女士的儿媳和孙子每周会来看她两三次,但她与周围邻居很少走动,老同事也不在身边,大多数都是看电视消磨时间。

  3、孩子上学,家里又空了

  2月21日,把女儿送到火车站后,48岁的韦女士和爱人回到了位于跃进路二安大院的家中,打开门,就感觉家中冷清不少。心中有些失落的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女儿又去学校了,我们俩又变成空巢老人了。

  这条微信引起朋友圈许多人的共鸣,有人表示同感:“我家小孩一走,家里也冷清不少。”有人则安慰:“都是这样的,习惯就好了。”也有“过来人”鼓励:“小孩走了,我们就是二人世界了,把自己生活充实起来也会很开心的。

  韦女士说,女儿在南京读大学,春节回家跟她一起睡,母女俩每天都能说说知心话,白天听着她在家里“爸、妈”地叫着,觉得很热闹。女儿走后这几天,两夫妻还真有点不习惯,有时晚上还睡不着。为了弥补相思,韦女士把手机里女儿的十几张照片洗出来,可以时时拿在手里翻看。而且,夫妻俩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每天都会和女儿聊聊天,“互相发萌萌的表情”已经成为夫妻俩和女儿之间每天的小快乐。

  和韦女士相同情况的“空巢家庭”不少,她的朋友李女士倒是“习惯了”。李的儿子在桂林读大三,一般在寒暑假和小长假时回家。李说,儿子初中开始就住校,所以夫妻俩已经习惯了“二人世界”。儿子在家时,比较听话懂事,还会帮家里搞卫生、煮饭。李说:“过完年刚走那几天确实舍不得,不大习惯,好在走后还能聊下微信,儿子每周也打电话回家,所以还能接受。

  4、独自一人,也要找乐子

  “儿女都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我也慢慢老了,不能总牵绊着他们。”春节一过,李女士的儿子、女儿都走了,她也从过年的热闹中恢复到了独居的生活。年近6旬的李女士嫁来柳州已30多年,有一儿一女,但都不在身边。她一个人在柳州居住,不过她是个乐天派,很能调节心理。

  李女士告诉记者,每逢过节放假,儿女都会回家。但节假日一过,儿女又各奔东西,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已经到了退休年纪,儿女们都劝她不要再出去工作了,没事就多出去玩玩。但她闲不下来,跑到一家企业当仓库管理员,儿女走了,她又开始了自己的上班生活。

  李女士在办公室里总是有说有笑,闲时和同事们聊聊八卦和家常,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间,李会自己找乐子,逛街、上网、跳舞、打球、旅游等,用她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也不会闷死的”。李说,儿女不在身边,说不寂寞那是假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儿子教她上网,用手机微信和QQ视频通话,“能看到他们的实时情况,一想到过节他们也就回来,其实也没那么闷了”。

  李女士说,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她也一样,虽然他们不能一直陪在身边,但看到他们成家立业非常开心。今年春节一过,她又开始学习怎么带小孩,因为盼着已经结婚的女儿今年能给她生个外孙,圆她的外婆梦。

  5、空巢家庭要会自我调节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和人口流动愈加频繁,空巢老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在记者走访的众多采访对象中,一些老人都表现出节后的一种孤独寂寞,这种心理感受比平时更加明显、突出,确实需要及时调节。

  在采访中,记者也见到一些比较好的例子。今年53岁的覃女士和爱人把这种“二人世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覃介绍,女儿在桂林读完大学后就去了印尼工作,至今快三年。往年,女儿都会在春节时回国,在家待上20天。去年11月,女儿回国办婚礼,12月就出门了,春节也没有回来。

  “过年那段时间有点冷清,但越这样就越不能歇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覃说,她的朋友很多,大家总是约在一起搞活动。她还有一项忙碌的工作就是,帮女儿做电商。女儿开了微店,要从印尼寄东西回国内,国内的物流都由她帮处理,所以她和女儿每天都有沟通和交流,母女还经常视频,似乎女儿就一直在身边陪伴着。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孩子多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我们都很高兴!”覃女士说,孩子不在身边,关键自己要找点事做,多出去走走,跟大家多交流,就不会感到那么寂寞。

编辑:蒋卫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