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家”助力政府增资产控风险

29.07.2018  14:30
  在全国首创的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简称智能云平台)上线以来,南宁市以之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来扎实推进,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平台高效运转、迭代升级。目前,智能云平台在国有资产管理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已通过融资服务平台公开竞价共节约融资成本1.27亿元,推送政府资产交易成交实现溢价超过15%,有效促进国有资产降本增效;对财政资金使用、国资监管、投融资、产权交易和扶贫等领域实现了动态防控,有效构建了“不能腐”制度机制,营造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南宁市实现政府公共资产增值、有效防控债务风险的好帮手。 

   扶贫监管有新突破

  构建起“不能腐”有效机制

  打开页面、定位地址、拍照提交……近日,在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村委楼顶上,该村第一书记刘晨曦使用手机APP记录该村扶贫产业——光伏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查询上传扶贫项目详细信息,就像发朋友圈一样方便。”他说。

  这样的便捷得益于我市持续深化智能云平台开发建设,完善平台功能,打造了升级版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升级后,通过手机APP,贫困村第一书记可以填报扶贫项目详细信息、项目进度;基层财务人员可上传报账发票等资料;扶贫对象也能查询扶贫项目、个人受益情况,并投诉咨询有关问题。

  “目前这一功能还在试运行阶段,分别在上林县、武鸣区试点,完善后将尽快向全市推广。”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刘波表示,该系统将实现项目进展及时把控、资金去向公开透明、群众监督渠道畅通,可追踪监控扶贫项目、资金、人员全流程,并建立起预警监管机制,对支出发票进行智能识别、真伪校验,及时将异常信息反馈给纪检监察机关,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开拓了一条新路径。

  截至目前,智能云平台对财政资金使用、国资监管、投融资、产权交易和扶贫等领域已实现了动态防控,其中扶贫资金监管系统通过查验发现30张可疑发票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据此立案调查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通报批评2人、谈话提醒1人、批评教育3人,充分发挥了平台的威慑警示作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国有资产降本增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是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作为国内首创改革创新项目,智能云平台的国资管理一体化系统、融资服务平台、产权信息展示平台已初步实现了国有资产负债管控、监测和应用。近期初步上线运行的南宁国资OA管理系统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将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为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技术及信息支持。

  “融资服务平台是我市对企业融资行为监管的重要创新抓手,通过明确融资项目统一进场、修订完善平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企业融资行为公开化、透明化,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6月30日,融资服务平台会员达到268家,累计挂牌各类融资项目45宗,挂牌总金额292.64亿元;竞价完成34宗,总金额237.24亿元;通过公开竞价共节约融资成本1.27亿元。

  在当前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的市场环境下,今年南宁建宁水务集团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工程8.3亿元融资项目成交融资利率实现基准利率下浮10%,降低融资成本2236.85万元,充分显现了融资服务平台的降本提效作用。

  产权信息平台也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30日,产权信息平台累计推送80宗产权交易项目信息,挂牌总金额约12.18亿元,成交实现溢价超过15%,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交易的规范化、透明化,有力防范了国资交易中的舞弊和串标等行为,助力廉洁国企建设。

   继续打好攻坚战

  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目前智能云平台已形成“一套系统(即财政一体化、国资一体化、财政地图、国资地图和扶贫资金监管系统)+两个平台(即融资服务平台、产权信息平台)+一份报告(即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报告)”的整体平台架构。

  其中,“阳光财政”“廉洁国企”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在摸清政府家底,实时监控政府财务状况、助力盘活国有资产、全程监管扶贫资金,构建“不能腐”制度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和中央的改革方向和目标要求高度契合。

  今后我市将继续强力推进贯彻落实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实践探索不间断,坚持务实管用不松劲,进一步推动平台开发建设、高效运行,提升地方财政和国资管理水平,实现公共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构建“不能腐”制度机制,营造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