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百年前“理财档案”重见天日 最老公文距今224年
02.04.2015 13:31
本文来源: 档案局
百年前“理财档案”重见天日
柳州一市民回乡探亲获得,“最老”公文已224岁
近日,柳州市民杨明德抱着一只古旧木匣找到本报。这只木匣里保存着清乾隆以来至解放初期他的外公杜氏家族所保存公文、地契、税单、收据等“理财档案”,共一百余件。杨先生希望通过公开家族遗存,打捞失落的家族历史。
回乡探亲发现家传宝贝
这只木匣是杨德明外公的生前旧物。“外公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交乐乡倮密村人,姓杜,早在我10来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杨告诉记者,2014年春天,他回外公老家探亲,由于之前曾隐约听说,外公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便随口问起仍居祖屋的舅舅,有没有保留一些家传的文玩古物。
没想到,舅舅真地捧出一个蒙满灰尘的长方形木匣,打开来看,里面塞满了发黄、老旧的纸张。“我慢慢翻了翻,都是很有年份的东西,有些还是清朝时候留下的。”杨明德说,木匣里保存着各种文书、契约、字据,几乎都与田地、资产有关,多写着外公、外公祖上或杜氏其他子嗣的姓名。
由于年份长久,加上保管不善,木匣里的文书、契约、字据粘连在一起,有些已经破损不堪,让杨明德很是心疼。征得舅舅同意,他把木匣连同里面保存的档案带回柳州。如今,经过他的悉心整理,这些宝贵文物终得重见天日。
最老公文距今224年
“整理这些家传旧存的时候,我一次次惊叹,外公家族当年一定曾有过辉煌历史,才留下了如此有分量的档案。”杨明德说,发现外公遗存的家族“理财档案”,纯属无心之举,没想到却由此翻开了一段跨度长达百余年的家族发展史。
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一份公文,根据上书“乾隆55年(公元1791年)”字样,距今已有224年,从文字大意上看,或为地方官府写给杜家的一份通令。类似的公文还有多份,有嘉庆年间所撰,抬头为“普安州土司官世袭菠箕直隶布雄鲁土等营部厅龙”;以及咸丰年间所撰,抬头为“世袭保鲁布三营部厅龙”等内容。
这些公文都盖着长方形的红色印章,内容提到了耕种、田土等字句,杨明德疑与外公杜氏家族的田地、家财有关。他还认为,外公祖上收藏着一定数量的官府公文,背后应该有其历史原因,比如曾经在地方为官等。
遗憾的是,公文写作的文言文生涩难读,难以了解更深层的内容。因此杨告诉记者,他非常期待有专业研究者,能为他解开其中之谜。
期待解码百年家族历史
“田地多、房产多、还是纳税大户,外公祖上杜氏家族历史可不一般。”令杨明德感到惊讶的是,木匣里还保存着数十份地契、完税证、征粮证等单据,时间从清朝光绪、宣统年间,到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其中一册立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的年利薄,详细记录了20余名乡民向杜家租地以及交来年利银两的数目。
杨明德从小在贵州长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工作变动来到柳州。年届五旬的他,对家族历史知之甚少。发现外公生前保存的“理财档案”后,他开始寻访文史专家,查找史志资料,以期解码家族历史。
根据记载,杨明德外公家乡贵州兴仁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县境在春秋时属牂牁(音zang ke)国,战国、秦汉时属夜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杨认为,这百余份穿越百年历史的家族档案,对研究贵州地方社会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
杨明德说,他有意建立个人博物馆,展出这些家族珍藏。不过眼下让他犯难的是,修复这批纸质文物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杨说,他希望通过本报报道引起文博部门关注,指导和帮助他妥善收藏和保管这些珍贵文物。
本文来源: 档案局
02.04.2015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