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想着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想着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最高检4位业务厅局负责人谈“倾心呵护民生民利”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张志杰、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胡卫列、控告检察厅厅长许山松、刑事申诉检察厅厅长尹伊君做客“看得见的正义”两会网络访谈,围绕“倾心呵护民生民利”主题,就检察机关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加强民生司法保护等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胡卫列接受访谈时表示,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5年7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587件,督促近5000家违法企业整改,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0万公顷以上,索赔治理环境、修复生态等费用4亿元。在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最高检印发了相关通知,重点关注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政违法行为,在山东、吉林等部署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活动,吉林省检察院办理了全国首例食品安全领域支持起诉案件等。
张志杰谈了2017年最高检部署的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相关措施。他说,2017年初,最高检下发的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工作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措施,除了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现场督导和挂牌督办、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与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外,还提出了三条创新性措施:一是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问题严重的案件、领域、区域,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空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监督工作,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东三省、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监督工作;二是拓宽监督线索发现渠道,专门强调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主动会同公安机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重点区域、领域开展排查,尤其对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土壤、空气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区域等要倒查污染源,摸排案件线索;三是坚持数量与质量两手抓,办理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大案,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作为最高检直接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部门,控告检察厅在便民利民服务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许山松介绍了控告检察部门便民利民、为民办实事的主要措施:积极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2017年3月11日,全国检察机关网上信访系统子模块“人民检察院网上信访大厅”完成建设,并率先在最高检投入试运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积极推进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深度应用,2015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基本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开通以来已应用2万余件次,实现检察监督和法律服务全覆盖。
在谈到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时,尹伊君说,全国检察机关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权益保障新期待,积极谋划,强力推进,努力实现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常态化。2014年3月,最高检出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实施〈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的若干意见》,2016年8月出台《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国家司法救助申请41009件,实际救助36876人,发放救助金3.5亿余元。检察机关开展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