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1月广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2014年1-11月,广西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平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现价,下同)同比增长6.3%,较1-8月提高0.5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分行业运行情况
1、超半数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1-11月,在全区28个大类行业和2个中类行业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实现增长的有22个,占行业面的73.3%。17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增长30%以上的行业有6个,增长最快的是娱乐业(81.4%);5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下;8个行业负增长(表1)。
2、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占比超9成
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共涉及6个行业门类。1-11月,全区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70.7亿元,占全部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比38.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为2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为17.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为7.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企业营业收入共占2.6%。(图1)
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
1-11月,全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406家,营业收入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1.3%,比全国高7.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11位。(图2)
(二)分地区运行情况
1、从分市的情况看,1-11月,全区有12个市的营业收入同比呈增长态势,其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7个市,分别是百色市增长12.3%,钦州市增长10.7%,桂林市增长9.4%,北海市增长8.4%,贵港市增长7.1%,南宁市增长6.9%,柳州市增长6.9%;有2个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分别是梧州市和玉林市。(图3)
2、从“两区一带”情况看,1-11月,桂西资源富集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2%,增速比全区高0.9个百分点。北部湾经济区(四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7%,增速比全区高0.4个百分点。两个地区的增速均比1-5月有所提高。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6%,增速比全区低0.7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图4)
(三)服务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
1-11月,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83家,营业收入为785.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6.1%。十亿元以上企业16家,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营业收入为251.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的24.4%,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8.5%。其中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广西规模以上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对整个广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1%。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一)努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近两年服务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及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融资、税费政策、土地等资源要素使用等方面的制约,服务业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企业数量少、规模普遍偏小。因此要加大对商务旅游、软件信息、地区总部经济等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项目招商力度。把相关招商项目信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并不断培养壮大。围绕现有企业,要引导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投入,做大做强。
(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将与日俱增,吸纳就业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目前,受市场不景气和物价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和支付的职工薪酬同比提升明显,拉动服务业企业成本上升,不少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的边缘,服务业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为了充分发挥服务业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劳动保障以及技术等方面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和帮助,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
从各地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广西区域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强弱对比较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发展重点和关键领域,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结构,合理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制定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政策和战略,缩小区域服务业发展差距,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实现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地区优势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地区特色,进而促进广西各地区服务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