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一天]第8期:来读这些故事,表白母亲,愿她芳华依旧!

13.05.2018  11:13

致亲爱的网友粉丝

这一天,是昨日的热血与青春

这一天,已书写历史

这一天,正孕育未来

温暖与震憾 

平凡或伟大 

在回望里,我们分享

在期许中,我们铭记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广西新闻网 精心策划推出独家原创栏目 广西这一天 ,让我们跟随穿越甲子的记忆支点,触摸时代脉搏,感知未来路向。今日推出第8篇,欢迎大家关注、分享、转发。

☆☆☆☆☆☆☆☆☆☆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生命中总会有一个人,把对我们的爱装在心里,那个人就是我们的母亲。今日 广西这一天 栏目推出母亲节特刊,为您讲述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广西母亲。

☆☆☆☆☆☆☆☆☆☆

艰苦育儿促其成大器

梁戈亮与球迷过招。(图片来源:2016年10月26日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梁戈亮的母亲陈雅琴是玉林人,在夫家很受歧视,不准在家里生小孩,所以,梁戈亮的出生地是牛棚。后来母亲受不了夫家的虐待,便向政府申诉,提出离婚,然后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回到老家玉林镇。刚刚解放的广西,生活十分贫困,母亲没有奶,喂养小梁全靠稀粥和菜汤。一个孤苦伶仃的妇女要养活一个小孩,多么艰难啊!许多好心人劝她改嫁,可她坚决不肯,倔强地说:“再艰苦我也要把阿亮拉扯成人!”后来,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她被安排在镇上一间街道办的小企业里当工人,月工资三十元,生活才勉强维持下来。

一九六○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赛中首夺冠军,举国上下扬眉吐气,乒乓球热也卷到了广西。十岁的梁戈亮很快就迷上了乒乓球。母亲很支持儿子打乒乓球,有母亲的支持,梁戈亮茁壮成长,他被选进中国青年队。一九七四年的亚运会上,在团体决赛中三战三胜,接着又一连拿下了男子单打、混合双打冠军,夺得三块金牌。在一九七五年第三十三届世界锦标赛上,又连战连捷,为中国队夺魁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小梁已成为球艺精湛的名将,母亲仍严格地要求儿子,时常告诫小梁不要骄傲。

(据1981年2月17日广西日报)

————————————————

敢当弃婴母亲的未婚姑娘      

1983年7月的一天,艳阳高悬,热浪逼人。当时年仅24岁的蓝金亮和姐姐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棉山圩赶集。下车,便见路旁围着一群人。金亮拨开人群一看,只见地上乱草中,躺着一个用破布包裹的女婴。小嘴被烈日烤得长满水泡,小手小脚因痱子感染浓血直淌。孩子气若游丝。这个初到人世的小生命,本该偎依在母亲的怀中,尽情地享受母爱和人间的温馨,谁想却遭狠心的父母遗弃。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叹息。

人心都是肉长的。望着奄奄一息的女婴,金亮一阵心痛。“妹妹,快走吧,别管这事。”姐姐在旁边拉了拉金亮的衣襟。“姐姐,你看这孩子快没气了,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啊!”“可这事让你未婚夫知道了咋办?”姐姐在旁提醒道。“顾不得这些了。”金亮心一横,上去抱起孩子,回到了家——桂西北的白山镇。为此未婚夫与她分手了,家人为此也和她断绝了来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金亮为抚养这个与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用一腔热血,培养着人间的真情和爱。

(据1990年8月19日广西日报)

————————————————

无私母爱暖童心

黄美京与代养的孩子们在一起。(图片:2010年8月6日广西日报)

马山县古零镇的退休老师黄美京却做到了这一点——几十年来,她与丈夫义务收留抚养过24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她家生活的时间,短则1年,长则10年,直到念完小学才离去。

由于代养的孩子都是来自贫困的家庭,接收这些孩子后,小孩的生活费、学费、医药费、服装费等开支很多由黄美京夫妇承担。除了这些孩子,自己的一家老小还需要照顾。这些年,黄美京夫妻俩的工资全部用于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开支。每到开学时,孩子们的学费便如大山般压得夫妇二人喘不过气来。这时,他们就到处借钱,再设法慢慢偿还。

我们既然收留了孩子,就得把他教育好,否则对不起孩子的父母。”基于这种观点,这些年,黄美京几乎倾注全部心血与精力,放在这些孩子的教育之上。由于她以春风化雨般的母爱感化、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使这些缺失父母关爱与监管的孩子,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据2010年8月6日广西日报)

————————————————

羸弱母亲背起儿子的大学梦

7年来就这样背着儿子上学,母亲的背,是如此温暖。(图片来源:2018年2月28日当代生活报)

家住东兰县隘洞镇板康村板江屯19岁的黄必华觉得很内疚:他现在每一次要外出,几乎都要妈妈黄乜鲜背着才能出门。妈妈瘦弱的双腿,经常要支撑两个人的重量。

苦难并没有因为黄必华幼年双腿瘫痪而停止,爸爸患病去世犹如晴天霹雳。母亲黄乜鲜以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每天她背送儿子去上学,又把女儿培养成才。

伏在妈妈的背上,黄必华从少年长成了青年;撑在妈妈的肩上,黄必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黄乜鲜今年50岁,儿子的体重从小学时的20公斤,长到了现在的40多公斤,她背起来一次比一次吃力。但母爱总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黄乜鲜说:“只要他考上大学,我还是要背送他去,再苦也不怕,只要能背得动。

(据2018年2月28日当代生活报)

————————————————

全国几千名脑瘫儿的“天使妈妈

李绿江、王芳夫妇。(图片来源:2015年4月13日当代生活报)

20多年前,一次短暂的婚姻给王芳留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宝宝和贝贝,大女儿宝宝在6个月时被确诊为脑瘫。作为一名母亲,王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能够通过康复治疗,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她到处寻找能够接受宝宝的学校,却屡次被拒之门外。王芳萌发了创办一家为脑瘫孩子提供康复教育的慈善机构的想法,并为之奔走。

李绿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向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儿子5岁时,妻子因车祸去世。王芳的执着感动了他。他俩从2001年开始携手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02年6月在南宁创办了“安琪之家”。这是广西第一家致力于为脑瘫人士提供体系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机构。共同的事业让王芳和李绿江重新组建家庭。

14年来,“安琪之家”共为全国12个省、市的18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一条龙服务;为全国19个省的4300多个脑瘫儿童家庭、42家民间公益机构、300多位康复师及护理员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服务。

(据2016年12月21日广西日报)

————————————————

身高93厘米 "袖珍妈妈" 拼命产子

韦春兰孕育着新生命,夫妻俩备感幸福。(图片来源:2017年9月13日南国早报)

身高93厘米、体重20公斤的上林姑娘韦春兰,2017年2月与宾阳小伙李新期结婚,婚后意外怀孕。她身高仅相当于两岁半儿童,怀孕产子风险巨大,但她认为“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决定冒死一搏。2017年11月23日,生命的奇迹降临——怀孕37周的韦春兰产下一个足月女婴,母婴平安。

(据2017年11月24日南国早报)

————————————————

1.1米"袖珍妈妈"独自抚养儿女

陈世莲在场地内晾晒木片。(图片来源:2018年3月19日南国早报)

42岁的陈世莲是合浦县石湾镇红锦村人。据她回忆,自己从小就比其他小伙伴长得慢,到15岁那年,她的身高定格在了1.1米。因为家里贫困,也没人带她上医院检查治疗。

2007年和2009年,陈世莲相继生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2013年,丈夫邱春辉因患肝癌去世,家里的重担全落在陈世莲身上。当地以山区为主,用于谋生的土地十分有限,加上陈世莲身材瘦小,干不了重活,只能去打一些零工。然而,见陈世莲个头小,很多企业和工厂并不愿聘请她。即便是最简单的洗碗工作,陈世莲都被对方拒绝了。

但她并未放弃,两个孩子成为她最大的寄托。陈世莲告诉记者,自己吃了很多苦,不想让孩子们也苦下去,只要能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她靠打散工撑起了一个家,用自己辛劳所得供一双儿女念书。陈世莲的故事传开后,社会各界也纷纷对其伸出了援手。

(据2018年3月19日南国早报)

【 编辑:韦仲达  作者:李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