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区政合一” 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14.01.2016  17:43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南控北扩、西延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不断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城市发展框架逐渐拉大,作为乌鲁木齐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经济技术经开区与头屯河区(下称“经开区(头屯河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下称“高新区(新市区)”)经济发展提质增速,从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园区,向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城市转变,由“建区”到“建城”发生了“质”的飞越,在这里不论是招商引资的企业,还是居住在这里的各族市民都收获了更多实惠,这无疑是“区政合一”取得的成果。

  “区政合一”破解发展局限

  第一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着眼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发展实际,做大做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于2011年1月果断做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经开区与头屯河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的重要决策,这从根本上破解了两区发展的局限。

  经开区(头屯河区)和高新区(新市区)从此走上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快轨。

  “ 区政合一”,使经开区(头屯河区)的规划管理面积扩展为480平方公里,比原来增长了100多倍;高新区(新市区)规划管理面积由143平方公里扩展为300多平方公里,解决了土地不足的瓶颈。

  “区政合一”,为新区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有利于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带动乌鲁木齐市及全疆经济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说:推行“区政合一”是新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乌鲁木齐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可以更好地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放大两者的体制、机制优势,实现优势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整合资源,谋划发展新蓝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天山北坡经济带打造五大经济圈。乌鲁木齐市委指出,形成五大经济圈,关键在于做强做大乌鲁木齐核心经济圈。乌鲁木齐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要翻一番,2015年全市GDP要达到3500亿元,并提出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城市现代化和乌昌经济一体化“四大战略”,以及“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和“组团式、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按照自治区党委、乌鲁木齐市委的要求,经开区(头屯河区)与高新区(新市区)谋划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

  2011年,经开区(头屯河区)以规划为依据,整合优势资源,壮大经济发展,形成1加1大于2的效果。同时,申请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加快兵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体制机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方向,把招商引资与培育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壮大优势产业,加速产业集聚,打造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

  同年,按照“强化二产、提升三产、优化一产”的原则,高新区(新市区)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依托地缘优势,不断发展新兴产业。根据园区特点,高新区(新市区)把北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流科技园、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乌鲁木齐北部科技新城区”的园区发展定位,投资5.3亿元在这里建设全疆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努力向着科技大区、工业强区、商贸新区和生态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

  优势叠加,打造经济增长级

  “区政合一” 后的经开区(头屯河区)和高新区(新市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承担着改革试验、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承担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历史责任。在全疆各地掀起新一轮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在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继续探索发展新模式,成为两区新的重大课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经开区(头屯河区)先进制造业已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乌鲁木齐乃至全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从2011年起,经开区(头屯河区)加紧布局新型工业化,致力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尤其高度重视发展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短短几年中,就有上海大众、三一重工、陕汽集团、重汽集团、东风汽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经开区(头屯河区),并取得了成效。其中,上海大众生产的新款桑塔纳轿车已经驶入新疆普通百姓家;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主体,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也正在崛起;2014年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余辆汽车,近3000辆已通过新疆口岸销往中亚五国和俄罗斯。

  “之所以落户乌鲁木齐,看重的就是这里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发达的地缘优势,还有这里特有的面向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地缘优势。” 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符仪喆说。

  如果说制造业的发展扭转了经开区(头屯河区)多少年来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提升,那么2012年,高铁片区与白鸟湖新区横空出世,则意味着经开区(头屯河区)从过去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宜居城区相融合的城市转变。“产城融合”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华丽蝶变。

  按照规划,高铁片区将成为集金融商贸中心、总部商务中心、生活商务中心、度假休闲中心四大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金融中心核心区。白鸟湖新区的城市功能将以产业综合体、区域商业中心、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学府创智研发区为主,建成后将成为大白山下的智慧之谷、未来新疆发展增长极。

  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经开区(头屯河区)以推动创新、激发活力、产城融合,全面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推进新疆软件园、天山云计算、服务外包基地等功能园区开发,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高铁片区、白鸟湖新区开发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和总部项目引进,加速万达、宝能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2014年高铁片区以64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成为全疆投资热土,吸引了42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421.09亿元。其中,万达集团乌鲁木齐万达广场和深圳宝能集团新疆宝能城两大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项目落户;2015年高铁片区借“一带一路”再次成为最热投资片区,41项重点项目投资852亿元,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日前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的集聚地。

  乌鲁木齐万达广场项目负责人范乃强称,之所以看重高铁片区这个位置,是因为未来这个地方一定是一个黄金接驳口,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所在。今年该项目投资25亿元,并有望实现销售20亿元,项目也将提前至2017年年底实现全部入住,明年中旬,万达广场大商业项目及六星级酒店将全面开业。

  白鸟湖新区将以全功能的服务为乌鲁木齐市民构筑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新形态,以规模经营效应为城市聚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传统的分散性建筑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性建筑群,实现财富的集聚效应和可持续性。

  同时,白鸟湖新区将要构建的总部基地和汽车城的“双轴驱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乌鲁木齐的商业和商务的业态。

  2015年,高铁片区19个标段全面开工,万达、宝能项目也开工建设;白鸟湖新区一、二号台地65条道路、80公里路网全面建成。4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在两大新区同时铺开。中泰化学、葛洲坝等总部楼宇投入运营,卫星路商业总部一条街展现新貌,城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代化城区轮廓初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2月20日,经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批复同意,经开区(头屯河区)成为新疆首个拥有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资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经开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后,不仅会成为招商引资的绿色王牌,也会使国家的政策、资金倾斜,会极大推动新区跨越式发展。

  未来的经开区(头屯河区)将成为产城融合、功能叠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首善新城。

  2014年,经开区(头屯河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巩固了“千亿园区”成果。 截至目前,经开区(头屯河区)注册重点企业588家,包括1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外资企业、13家上市公司、20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9家“中国500强”投资项目,已经形成冶金、风电、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装备、新型建材、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工程四大新兴产业,以及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西北最大的冶金工业基地、西北新兴的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新疆最大的食品饮料加工基地、新疆创智商务总部基地、面向亚欧的国际物流及出口加工基地、面向中亚的软件信息产业基地等“七大基地”。

  2014年,经开区(头屯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亿元,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亿元,本级财政收入82.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6亿美元,累计落户股权投资类企业在全疆综合权重超过40%。“十二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在全国经开区综合发展环境评价中位居西部第三,是全疆乃至西部最具增长活力以及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书记薛继海说: 2015年该区本级财政收入有望达到100亿元,远超 “十二五”规划的预期。在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经开区( 头屯河区)将进一步打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新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交通物流综合枢纽中心、现代信息科技高地和国际化生态新区”。

  “区政合一”后的高新区(新市区),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也是异军突起。

  2011年年初,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将城北主干道及北京路北延的绿化工程交给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绿化工程给高新区(新市区)增添了立体景观,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和利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签约落地。

  2012年起,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高新区(新市区)这片热土。如铁塔集团、申万宏源、乌鲁木齐航空公司等企业落户;绿地、万科、供销集团、亚中机电等一批大企业项目正在加快办理手续,上海大厦、兖矿总部、天领国际等项目开工建设。其中,2012年《中国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约,标志着中国石化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总部落户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 该项目总投资2450亿元,设计输气总能力600亿方/年,可形成营业税10亿元/年,所得税35亿元/年。项目还将为“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全疆各大能源企业煤制天然气项目产品外输提供专用通道,还可直接为高新区(新市区)输入大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新型工业化战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强大的带动作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2015年,中石化煤制气总部基地培训中心已投入使用,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3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乌鲁木齐城市北部再建一个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左右,居住、教育、商贸等功能完善的新城区。

  新城建设,道路先行 。2013年3月19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决定国际化城北新区交通枢纽——“三纵四横”路网工程建设由高新区(新市区)负责实施。

  2015年7月完工,7条道路开始通车。“三纵四横”路网建设的完工,不仅意味着新区的建设骨架搭建完毕,更意味着一座“标杆新城”、“理想新城”、“创意新城”迈上了拔地而起的快车道。

  更为可喜的是,2013年,高新区(新市区)在第三届中国亚欧国际博览会上签约引进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股份将投资100亿元,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联手开发建设城北新城,主要做好综合开发涉及的土地整理、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城市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施工总承包等。

  在城北新区,高新区(新市区)还规划建设了22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将与北区工业园融为一体创造效益,目前土地收储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加快城北新区建设的同时,高新区(新市区)甘泉堡工业园新能源、兖矿、众和等三大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4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增长60%;北区工业园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其中,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已经占据了全疆同类企业的80%以上,成为了本土生物医药产业中心,被自治区确定为新型工业化生物制药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40亿元,增长40%。

  2014年高新区(新市区)被科技部授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新建的新疆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厦在北区工业园完工并投入使用。2015年8家企业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代办转让系统。

  目前,高新区(新市区)拥有115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全疆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过百的园区。

  如今的高新区(新市区)“大建委”、“数字城管”等一系列先进的理念和平台都已经在实际运行,社区的管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青海路社区书记孙茉莉说,区政合一后,社区发展变化很大。由于财政实力的骤然雄厚给老区改造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给社区建设加大了硬件投入,如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效率,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新区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支撑。

  区政合一”让高新区灵活实际、高标准的招商系统和新市区丰富的土地储备资源相结合,使得新区招商引资总额以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实现“五连增”,2014年突破了600亿元大关。截至目前,高新区(新市区)引进各类大中型项目580多个,其中90%以上为现代服务业项目,工业项目均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企业集聚优势显现,总数达419家,占全疆的70%以上,成为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高新区(新市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增长10.2%;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34.57亿美元,增长10.02%;地方财政收入90.12亿元,增长27.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6亿元,增长22.34%。“十二五”以来,高新区(新市区)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一”,真正做到优势叠加,强强联合,发挥了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作用,也步入了全疆发展前列。

  “区政合一”惠民生促发展

  “区政合一”惠民生促发展 “区政合一”以来,两个区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和成绩,让市民们深切地感受到,经济的发展为民生建设换来了成果:碧水、蓝天、绿谷……生活环境日益优化,宜居城市正在向人们走来。

  经开区(头屯河区)近4年累计用于民生建设投入达70多亿元,除了市政道路、学校、医院等方面的投入外,特别是在高铁片区和白鸟湖新区,先后实施了小绿谷、大绿谷公园建设及绿化等项目。其中,投资约2.6亿元的小绿谷水景公园已成乌鲁木齐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投资5亿元的大绿谷公园,其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

  “这是老年人活动室,配套设施可齐全了。”70岁的居民张淑芳说,中亚北路街道尚北社区迁了新址,将260平米的大房子留给了居民。

  据尚北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社区搬的新址,为居民服务的场所占到整体办公面积的60%以上。

  成立不到两年的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书记刘献峰说:2014年我们社区刚成立,租了个100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室,没有居民活动室, 时任经开区(头屯河区)管委会主任、区长薛继海知道后,立即派人解决了620平方米的办公室,老年人几乎拥有一层楼的活动室,社区工作也一项项地开展起来了;去年7月,辖区兴成小区一居民楼居住着300多户人,一到夏季,4楼以上水管就上不去水,薛区长知道后,亲自找来水务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很快解决了居民吃水难的问题。薛区长常说的一句话:“区政合一”后体制和机制要变,但对企业的服务理念不变,对居民的服务理念不变。该社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当年被评为五星级社区、民族团结模范社区,2015年被评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

  高新区(新市区)经济的发展也处处彰显着这样的民生之变,近四年民生投资116.43亿元。

  作为高新区(新市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之一,北区工业园历经短短数年,从昔日的戈壁滩,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生态园区。

  目前,该园区公共绿地面积超过200公顷,绿地率达到43.7%,有各类乔木30余万株,灌木及花卉120余万株,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区政合一”后的经开区(头屯河区)和高新区(新市区)已变成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最具活力的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国家级经开区分别与新市区、头屯河区实行“区政合一”,发展空间扩大,优势互补增强,经济快速增长、连续翻番,实现了中央、自治区党委对两个经开区做大做强的目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作用”。(文/薛玲)

  

  

【 编辑:邓达  作者:薛玲】